3)明月清风(120)二更(明月清风(120)这几个...)_没你就不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院调人过去,名单里就有他!

  这次从参政院调了六十七人,六部的各种小官吏,又调走了数十人。

  御前行走,整天在皇上面前进进出出的。李信可算是明白过来这么调拨的用意了,瞧!参政院调走这么多人之后,这不人又不够了吗?

  结果皇上把六部里的一些官员,降职了!降职之后,放到参政院,以观后效。

  这下六部又严重出缺了,又把知府知州一些官员,平调入京,入六部,做不得主官了。这算是明升暗降!

  调走了地方官员,地方不是出缺了吗?

  并没有!从军垦里直接调人,不能在军垦所在的地方任主官,交叉任职之后,马上就能上任。

  反正所有的人都很忙。军机好似为了裁撤军中文职的事,很不愿意!皇上一直不表态,内阁却一力促成。皇上从参政院动,好似都只是为了堵住军机的嘴,内阁的配合度极高!

  可谁知道皇上开了个头之后,谁都没想到的事出现了,皇上快速的将大明的官员调整了一遍。只动了一小部分,可一步赶着一步的,动的都已经满目全非了。

  不用哪些人,用了哪些人,每个人在皇上心里都是有数的。

  哗啦啦每天圣旨往下发,调整完了,更多的人反应过来了,皇上动手了!

  此时,朝堂安静了!特别的安静。

  是的!被吓住了!罢免的都是没能耐也不敢反抗的,稍微一些刺头的,给调离了,暂时过渡去了!难处置的都放在眼皮底下了,一举一动皇上都看的见。能跟上皇上步调的,全放在要紧位置上了。

  大家只看到皇上牵了一根线头,每一步都看似正常的调动,最后结果却是这样的。

  耿念秋就是在这种气氛了回京城,且入了内阁的。

  这是他第一次见皇上,跟他想象的真的不一样。这是个一眼望不见深浅的帝王!怪不得儿子在信里对皇上多有推崇!

  第一次见面,耿念秋不敢有别的心思,只能按照儿子说的,贵在心诚!他说,诚不诚的,皇上知道。

  于是,他就特坦诚的道:“皇上此举极为高明,上下通达,是比什么都来的重要。可是,您也得提防!民间怕是总也有一些不一样的声音,这于您和朝廷,都未必有利!”

  是啊!砸了人家的铁饭碗,辛苦十数年数十年读出来的书,你说没用了,人家能服你?

  不能的!不定在哪里憋着什么招数呢?

  文人之间的争斗,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随他去吧,四爷转移话题,问起了四川的情况。

  李信来送折子,在门口站了半晌,听了半晌。

  反正调到御书房行走之后,是更累了!

  回到家的时候都不早了,跟着他的就只一常随。城外有院子,但是呢,要是回来的晚了,为了多休息,他还是回租住的屋子住。

  但凡家里条件还可以的,很多官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