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8章 两位工程师_重生之神级操盘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员,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嘿嘿笑道:

  “陈总,不需要找翻译,我们都精通日语,包括英、德、法、意、西、这几种语言,都会一些。”

  “机械工程组的老谢,比我少一些,只会日语,因为他当初就是准备到日本混饭吃,专门学的!”

  “真的吗?”

  陈伟东睁大了眼睛,好家伙还有这种事!

  他对华南市精密工程研究所不太了解,没想到那边的科研人员水平素质这么高,连外语都会好几种。

  不过有一件事,他还是知道的,并且深感痛心。

  大约在80年代初,华夏积贫积弱,没钱没技术,国外大量的工业化和核心技术,是我们羡慕和盼望拥有的。

  但是你想短时间赶超欧美,那是不可能的,科研需要一步步来,有许多项目都是靠着微薄的经费在支撑,慢慢推进。

  但是这些项目加起来,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面对无底洞般的投入,就有人提出了“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口号。

  意思就是自己搞研发投入太大了,不如直接买国外的,省钱省事。

  这直接导致,无数科研项目被取消,华夏也在80年代放弃了电子工业,导致20年的技术积累,全部付之东流。

  1980年国内已经研制出了光刻精度3微米的光刻机,接近国际主流水平。

  那是芯片领域和国际差距最小的时候。

  当时的光刻机巨头ASML还没诞生,要等到4年后才会成立。

  国产光刻机的研发便也被这样“抛弃”,后来反而养肥了Intel,ASML这些国际芯片巨头。

  此后的40年里,国内在半导体领域和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大,就算使出吃奶的劲头也追不上,以至于后来每当谈起芯片,都要叹息不已。

  因为科研转向,大量的课题被取消、搁置,造就了无数科研人员失业。

  他们看见自己搞了一辈子的项目就这么没了,很多人不甘心,都开始寻求其它的出路。

  那就是出国。

  看看外面能不能碰运气,让项目持续下去。

  这样的一批人,最少也有两千多个,国家不想放他们出去,可是,又没有办法可以让他们留下来。

  他们之所以想走,就是因为对国内的科研环境失望了,铁了心要走,否则谁不想爱国?

  即便国家采取非常手段,那也只是留住了他们的人,留不住他们的心。

  不仅如此,还会造成很多恶劣影响。

  只能进,不能出,以后谁还敢回来?

  被称为“老谢”的工程师就是其中一个。

  当时因为他从事的是基础研究,项目也被裁撤了,他就自学日语,想到岛国去,看看有没有科研机构收留他。

  后来因为家里出现变故,没能去成,他也只能放弃基础研究,转而从事机械工程方面的研究。

  这次去岛国,就是研究所一致推举他们来的,以便帮助陈伟东,买到合适的仪器。

  陈杰在一旁听他们说会这么多语言,也不害臊,大言不惭的说:“那我比你们会的还多,我虽然不会说外语,但我会粤语、川语、湖蓝语、闽南语加起来也有七八种语言了!”

  哈哈哈,众人都大笑了起来。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