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309章老道吃荤花天酒地_回到三国打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个确实略有耳闻。

  实际刘岱和孔伷都亲耳聆听了老刘给他们讲解改制安民的好处,真的开会了。刘岱没跟段珪说实话。刘岱多个心眼儿,很怕段珪知道真实情况去向皇上弹劾老刘结党营私。虽然刘岱不怎么支持土地改革新制度,但是继续推行十常侍制度,也从心里担忧。

  他不担心别的,就担心天下流民太多,起义造反容易卷土重来。因为皇上分别接见他们的时候,都跟他们明确说了,今后谁的管辖区域出现起义造反,皇上就追究谁的责任。

  追究责任可不是小事,轻者丢官罢职,重者杀头砍脑袋。刘岱一想要想达到保境安民的目的,还有依靠刘备。所以,他选择了谁也不想得罪。

  段珪一听刘岱说对老刘改制有所耳闻,他不说自己反对,要先听这三人意见。段珪说:你们听说了之后,对刘备的主张是个什么看法呀?是支持还是反对呢?他这改制利国利民呢?还是根本就是行不通的呢?这里没有外人,愿闻三位的高论。

  这工夫店里服务员,已经把酒席摆妥了。说声各位大人慢用,已经退出去了。段珪打个手势,让把四个花姐也都带下去,说一会再上来。服务员知道他们有事要谈,没工夫玩了,也把四个花姐带走了。

  刘岱又接着说:耽罗王打算把土地收归国有,分给那些没有土地,衣食无着的农民。让他们全都定居下来,安居乐业。这样人都有事做了,就没有流民了,起义造反就没有兵员了,造反起义就形不成规模了。结果就会天下太平,国家安宁。

  这就是我听说的内容。但是,我作为官员,说句实在话,家里有上万顷土地,土地归国家,我就失去了这些土地财富。从我本身来说,我是反对刘备改制的。但是从国家长治久安来讲,又没有理由反对刘备。我现在正处自相矛盾进退两难当中。

  实际刘岱狡猾,用的是抛砖引玉办法,要让段珪讲出他对刘备改制的根本看法。

  段珪听了刘岱发言,微微一笑,说:自古以来官员是百姓的衣食父母和生活靠山。谁听说过百姓是官员的衣食父母和生活靠山啊?刘备这不是把关系弄反了吗?官员和地主拥有土地,养活那些没有土地的穷人。

  官员和地主拥有土地财富是对的,是天经地义的。为什么要把官员和地主土地分给百姓呢?刁民造反,只能靠镇压。靠用土地笼络他们,这能行吗?刁民有了土地就不造反了吗?他们吃饱了会更加造反。

  刘岱说:自从黄巾起义造反,朝廷一直采取镇压办法。钱粮已经用尽了,弄得朝廷人力物力财力都疲惫不堪。死多少人更不必说了。今后靠镇压也是成问题了。钱粮从哪里来呀?起义造反如果再卷土重来,朝廷无力镇压,大汉朝不就完了吗?

  现在朝廷那有哪些精兵强将啊?那还有能力招兵买马,积草屯粮镇压起义呀?刘备亲自剿灭了一百多万起义军,他必然要从中悟出道理。现在也很难说刘备对还是错。

  段珪又强调说:土地集中在地主和官户人家手里,这不是挺好的吗?没有土地的农民可以去给官户人家和地主打工挣钱养家糊口。这不是官员和地主养活那些穷人吗?把土地分给穷人,剥夺了官员财富,穷人也种不起地,这会让官员也不满意。官员有抵触情绪,刘备的改制就推行不了。

  孔伷再也忍不住了。说:你说什么我都能同意。你说官员和地主养活了穷人。这个实在不敢苟同。以往官员和地主,不但没养活穷人,还从穷人身上敲骨吸髓。结果导致了遍地饥民。地主为了盘剥取利,推高了物价,穷人维生困难,才背井离乡四处谋生。张角见到处都有流离失所的人民,他才有机会利用这些流民起义造反。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