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9章 收购棉花_大秦:开局震惊秦始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全国范围内的棉花,全部归于朝廷。”

  安徽,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加起来的生产棉花量,几乎达到了全国的百分之八十左右。

  所以,主要收购的地区,就是这几个地方了。

  此时新疆虽是棉花最多的地方,但在大明时期,新疆还没回到国家的怀抱。

  王承恩快速记下后,又继续看向崇祯帝。

  崇祯帝想了想,继续道:“这几个省份,若是有愿意改稻种棉花的,朝廷给予补助,务必使得全国的棉花产量变多。”

  崇祯帝这么做是为何?

  收购市场上所有的棉花,不是为了垄断卖高价,而是为了便于朝廷压低棉花的价格,这样才能惠及百姓。

  否则这钱都被奸商赚了,百姓们根本买不起棉花做衣服。

  而将稻田改成棉花的策略,也是为了让市场上的棉花变多,这样才能将价格彻底压下去,使得百姓人人都买得起棉花,不至于冻死。

  这是崇祯帝的谋划。

  紧接着,便是关于蒙古羊毛的事情了。

  “封锁国内大量购买棉花的事情,立刻派人与皇太极谈判,让皇太极出售羊毛,兽皮等等御寒之物,大明拿银子和他换。”

  “另外还有蒙古部,也拿银子去和他们换,大明的丝绸,瓷器,都可以和他们做交易,只要是能换的,统统都可以给他们,尽快买下他们的羊毛便可。”

  为何要这样?

  因为不尽快购买,一旦让他们发现端倪,定然会大发大明的国难财,到那时候百姓才是真的可怜。

  而这些崇祯帝都已经考虑好了,接下来就等着去实施了。

  “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办,先收购全国的棉花!”崇祯帝道。

  王承恩点头:“好,老奴这就将旨意带给内阁批复。”

  崇祯帝颔首:“去吧。”

  明朝之时,皇权并非达到巅峰,皇帝做决定的时候,同样也需要经过内阁批复和同意,倘若内阁不同意,这道政策就无法下达。

  更何况还是这样的国家大事,所以必须要经过公议。

  ……

  很快,王承恩便将皇上的决定,告诉给了内阁。

  史可法,卢象升,其他几位尚书纷纷点头,同意了崇祯帝的决定。

  于是,由史可法着手去办,亲自开始下令,督促地方官员尽快收购棉花,决不可迟疑。

  倘若有高于市价两成的奸商,便批斗一顿,逼的他不得不卖。

  如此一来,棉花就全部掌控在朝廷的手里面了。

  只不过,政策实施下去,总会有许多的问题和阻碍,史可法全力收购全国的棉花,搞得焦头烂额。

  国库的银子也在如同流水一般花费出去,疼得户部尚书哭天喊地,大喊着没钱了,没钱了。

  转眼,便是半个月的时间过去。

  全国范围内的棉花,最后被购买到涨了三成的地步,这是朝廷的退让,也是富商们的满足。

  当全国各地都收购得差不多之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