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0章 我大明需要养生几年_我在大明养生百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了大明,南方北方只见的仍旧如此。

  翰林刘三吾,就曾经对朱元章说:“北人当以威制,南人可以德化。”

  还有些文臣说,北人粗俗鄙陋,不堪为伍。

  其实在这些南方大臣眼里,淮西之人也算是北人,尤其是在黄河夺淮之前,淮西这些地方的人说话和河南,中原一代基本一样,毕竟很多是靖康耻时从北方逃难过来的。

  而南方文臣们还写过诗歌“马上短衣多淮客,岂有桃源可避秦”。

  他们以此来嘲讽淮人是短衣武人粗鄙,靠着和秦一样的效死命夺得了天下。

  这也是洪武十五年科举之后,北方举人世子屈指可数的原因,当年北方的金朝,巅峰时期,人口五千余万,经济,文化,都较为繁荣,在很多地方对南宋占据优势。

  到了元朝,南方虽然比较富庶,但经济中心依旧是北方。

  所以,许多儒学世家,对于朱元章的洪武大明朝,心中还有些微微的抵触态度,当年不少汉人儒家大地主,跟着元顺帝跑去了大漠草原。

  要想将大明的南北割裂治好,非得下重手。

  南人为北官,北人为南官,在北方也开科举,开武举,收北方武风鼎盛之地的土豪良家子,这还不够。

  还需要在北方,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这个中央政府,得有决策权,有生杀予夺大权。

  大明的天子,最适合不过。

  天子守国门……

  想到朱雄英提出这句话时的表情,朱元章总感觉有些怪怪的,似乎后世子孙,因为这天子守国门出过什么事,总有些心绪不宁。

  北方,需要一个天子坐镇。

  开封交通便利,但是无险可守。

  西安倒是有险可受,但黄河决堤夺淮之后,水运漕运困难。

  再加上,当年八水绕长安的西安城,被蒙古人治成了最炫民族风。

  元朝因为是金德,金生水,每隔一个月就有小型水灾,但是元朝的主要大地主不太重视农田水利,导致关陕平原很多汉唐宋代的水利设施都荒废。

  他们的司农司,做了一本农桑辑要,还要删删减减,只出删减版。

  而蒙古迁徙过去的蒙古本部牧民,普通蒙古人,也没有享受到大元帝国的福利,很多蒙古老百姓穷的叮当响,也只能靠给蒙古黄金家族的大地主放牧,养羊为生。

  大明,自然要规避这些问题。

  朱元章之前曾经派朱标去考察过开封,准备迁都开封,但是开封已经不适合了。

  西安考虑过,但是去了西安,还是控制不了河北等地,唐朝时安史之乱已经给出了答桉。

  还有,定都西安的话,若是有黄巢之乱,有乱贼将江南赋税地攻占,西安自破。

  如今看来看去,只有北京……

  而北京也必须得有天子坐镇。

  只有天子,才能号令全国,调集赋税,将各种物资资源运到北京,保证北方的经济繁荣,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