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78章 后浪保前浪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个最坏的想法。

  一场大国战,不是说打就能打的,朝廷计划是要到秋后发起进攻,所以还有大半年的时间,但前期有许多准备要做。

  比如要攻颉利,肯定得多路出击。

  要选将,要征召府兵,调禁军等,要调集粮草,运输到前线基地。

  等一切准备好,其实也差不多就到秋后了。

  这中间甚至还可能会影响到夏收。

  主要还是这个时代无论是通讯,还是运输,又或是兵马集结等,都太费时间了。

  之前秦琅在塞北用兵,那都是冒险用奇,出动的都是边军,数量少,行动快,不用天下各地征召集结啊等等。

  更何况,朝廷要打颉利,还得争取漠北的铁勒啊,东北的奚契等的配合,最起码,得让他们别掺和帮颉利。

  对颉利用兵的事情,已经讨论了太久了,中枢已经定下了要出兵讨伐的策略,时间就在秋后,就是对统兵挂帅的人选犹豫不决。

  现在秦琅力排众异,要为李靖担保。

  李世民想了许久,终究还是下了决心。

  “拜李靖为兵部尚书,加封代国公,授定襄道行军大总管,以代州都督张公谨为副,统领中军。”

  “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曹国公李绩,为通漠道行军总管,黄君汉为副将,统领左军。”

  “华州刺史、霍国公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段德操为副将,统领右军,沿黄河而进。”

  “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为副,从灵州往西北挺进。”

  “安北大都护府长史李大亮为畅武道行军总管,薛万彻为副将,经狼山口出击突厥后方。”

  “右武卫大将军、卢国公程咬金为恒安道行军总管,幽州大都督府长史牛进达为副将,镇守燕云地区,防止颉利东逃!”

  李世民做出部署。

  “共部署六路北伐大军,大军十余万皆受李靖节度。”

  “卫国公、参政秦琅,同平章国计戴胄,负责后勤粮草军械调度转运。”

  “开府仪同三司、赵国公长孙无忌,为观军容使!”

  “秋十月,兵马齐备,粮草充足,则六路齐出北伐!”

  李靖挂帅,长孙无忌监军,秦琅则负责后勤。

  为了能让李靖挂帅,李世民终于给李靖晋封为代国公了,本来李靖的功劳早就足够封国公了,只是一直压着,现在要用他挂帅,当然得先封赏一番,总不能六路大军齐出,主帅只是个县公,其它诸路总管或是副将,都反而是国公吧?

  那李靖如何能号[烟雨红尘小说]令诸将?

  现在李世民直接给李靖加封代国公,还拜他兵部尚书之职,这一下,谁敢不听从李靖号令?

  向来桀骜不驯的尉迟恭,皇帝仍然让他呆在鄂州,根本没打算让他上场,跋扈的侯君集,也留在长安继续统领羽林禁军,连兵部尚书都给他下了。

  天策府第一大将秦琼,这次也没再启用,就在家继续休养。

  主攻的任务还是给了李靖和李世绩,最靠近颉利的李大亮,这次反而是迂回包抄的任务,柴绍则也侧面支援,程咬金牛进达也只负责堵路。

  至于李道宗,则是在更遥远的河西负责牵制和看守西大门。

  李世民很霸气的宣布完部署后,没有人敢置疑。

  先前皇帝一直没表态,所以大家争论了许久,现在秦琅力荐李靖挂帅,皇帝终于下定决心,金口一开,便成圣旨。

  皇帝扫过众臣,目光落在秦琅头上。

  “让你负责后勤,你没意见吧?若是你想上前线,朕可以调整一下部署,你做李靖的行军长史也行,或者直接统领安北大都护府,率李大亮等直接出东受降城,直攻单于台也行。”

  秦琅笑笑,“这么大场面的国战,名将纷纷上阵,臣这个二把刀就不去献丑了,臣还是安心在后方坐镇,筹运粮草器械,做好后勤保障吧。”

  “后,那就此决定。”李世民朗朗道,“此为我大唐绝密做战部署,在座诸公切不可外泄半个字,从现在开始,我们还有半年的时间可按此部署。”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