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9章 辽东官场(七)_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9章辽东官场(七)

  一个月后

  辽东郡府

  “如今流寇已灭,是时候商讨下辽东良田和佃农的重新分配了。”主簿王长菟引出话题。

  “平郭县、沓氏县被流寇攻破,县内百姓都被裹挟,如今沓氏县百姓仅有两千余,平郭县百姓仅有三千余,两县之民合计不过六千。”

  “不仅如此,沓氏县突然多出来三十万亩无主之田,平郭县多出来四十万亩无主之田,还有郭家的九万亩田,这些又当如何分呢?”

  不算落月原以及海外,沓氏县一共也才不到四十万亩田,王家只兼并了其中的两万亩。

  百姓造反,然后被镇压,那么理论上,这些百姓的田自然都是朝廷的,要上报给大司农桑弘羊,由桑弘羊及其下属官吏制定相应的分田方案,最后由太守王长治带着郡县官吏执行大司农桑弘羊的分田方案。

  不过……

  这其中自然又有了操作空间。

  比如沓氏县明明多出来三十万无主的良田,但是如果只上报其中的二十万亩给朝廷,那么,剩下的十万亩,不就是……

  虽说大司农会派遣大农丞和大农令去郡国调查太守的上报是否属实。

  但现在天下糜烂,陛下未必关心辽东的局势。

  而且长安的大农丞前来辽东,那可不是一两个月就能抵达的。

  等他到了辽东,一切布置都安排妥当,到时候自然有办法应对。

  至于那投降的三万流民,自然不可能把他们都杀了,更不可能放回去当自耕农。

  并且,辽东郡会上报:数万流寇宁死不降,无可奈何之下,为了朝廷的边疆能够安稳,太守只好将流寇全部诛杀。

  这样就能光明正大地让辽东郡在计簿上减少几万人,这减少的几万人,自然都成了三大家族以及官吏富农们的佃农。

  这计簿数据上减少的几万人,也就在事实上成了隐户。

  这三万流民,都会被辽东的三大豪强家族以及其他富农家族、郡县大小官吏瓜分走。

  之所以王家不全部独吞,一来是没那么多粮食,养不活多出来的三万张嘴,二来是吃独食会被群起而攻之,好东西只能大家一起分享。

  不过王家毕竟是剿灭流寇的主力,所以多分点,大家也不会有怨言,这是王家应得的奖励。

  对于沓氏县多出来的三十万亩良田,王长治也不敢一次性全吃下去。

  虽然现在的皇帝沉醉修仙懒得管,但万一下一代皇帝是个勤政爱民的皇帝。

  王家一次性吃几十万亩田,不就暴露了吗?

  正所谓温水煮青蛙。

  胃口要是太大,做豪强士族要是太贪心,一次性兼并几十万亩良田,会引起皇帝的注意,被皇帝敲打。

  但如果每次只吃一点点,每次吃一点点,每次都很难引起朝廷和皇帝的注意,日积月累下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下来,那也是几百亩的良田。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