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2章 兼并沓乡(一)_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2章兼并沓乡(一)

  渤海郡

  浮阳县

  幽州最富饶、豪强最多的郡。

  幽州刺史坐镇于此,将渤海郡本地的大豪强和官吏连根拔起。

  他是宣帝末期上任幽州刺史的,在他的监管下,幽州这些年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问题。

  ……

  深夜

  “使君,夜深了,该睡了。”幽州刺史别驾对刺史说道。

  “你先睡吧。”幽州刺史在油灯下仔细查阅各个郡国长官送来的工作汇报。

  比如涿郡发生地震,用了多少钱赈灾。

  又比如渔阳郡被乌桓人劫掠,死了多少人。

  再比如右北平郡有许多盗匪,许多百姓被劫掠。

  等等等等。

  郡国长官们用钱都是要理由的,比如是用来赈灾还是用来徭役还是用来修城墙或者其他,人口、田亩少了也要有理由。

  否则,钱、土地、人口突然比去年少了,刺史自然会怀疑。

  但有理由也不够,还要防止这些理由是随便编出来的。

  于是就需要刺史抽时间去实地监察一番,看看这个理由是否属实。

  有些郡县长官,故意隐瞒人口,然后截留赋税,这种事经常发生。

  比如颍川郡的一个县,当地本来有七万人口,要按照七万人口的标准缴纳算赋。

  可县令却只上报了五万人口,谎称有两万人死于地震,这样就只需要向朝廷上交五万人口的算赋。

  随后,宣帝刘询派遣的豫州刺史发现,那个县并没有两万人死于地震,县里依旧有七万人,其中五万人向朝廷缴纳赋税,“死于地震”的另外两万人的赋税则直接进了县令和太守的腰包里。

  因此,刺史的工作非常重要。

  毕竟,皇帝不可能每天都去观察天下这么多郡国的情况,会把自己累死的。

  因此,让十三个刺史帮皇帝分摊工作压力,就很重要了。

  只是这样也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刺史跟当地豪强官吏勾结在一起,那么谁又来监察刺史呢?

  如果设立一个官职专门监察刺史,万一监察刺史的官也勾结呢?

  如果再设立一个监察负责监察刺史的官职,万一监察负责监察刺史的官也勾结了呢?

  如果再设立……

  总之,无论如何,总会有漏洞,豪强们总能找到机会在夹缝中发展壮大。

  勤政的皇帝无非是尽量堵住这个漏洞,如果皇帝懒政,这个漏洞就会越来越大,最后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啊——”

  就在此时,屋外响起惨叫声,似乎是刚出去的别驾刺史发出的。

  “嗯?”幽州刺史很是惊疑,于是放下手中的竹简,取出放在一旁的佩剑,拔出长剑小心防备。

  剑刀枪,各有各自的用处。

  相对而言,枪更适合大兵团作战,刀更适合军官使用,剑则只是单纯的副武器,亦或是作为文人雅士们的装饰品。

  呼呼——

  咯吱——

  夜晚的银白色月光洒在地面,木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