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1章 大儒王溤(一)_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去海外当个探险家。

  但王溤却对王家这两百多年来归纳总结出来的【航海学】不感兴趣,反而是对王枔看不上的那些【儒家经学】非常感兴趣。

  如果是其他家族子弟这样子,王枔也就懒得管了。

  但王溤太受她的宠爱了,所以王枔才会动用自己身为云台二十八将的声望,强行把王溤塞给中原大儒之一的袁安去学习。

  “若水啊,会议快要开始了,明天再讲授吧,哈哈~”袁安微微一笑,抚了抚自己的胡须,对眼前的这个学生很是满意。

  他也很希望能把王溤教育好,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来是增加自己的名望,二来是讨好辽东王家那位活着的传奇。

  “陛下到!”

  众人议论纷纷、相互打招呼交朋友时,维持秩序的官吏对一众士人们大声呐喊。

  随后,上百个来自天下各地的士人们纷纷站起来,朝着那位姗姗来迟的皇帝刘炟行礼恭敬道:“万岁!万岁!万岁!”

  “诸君请坐。”皇帝刘炟轻轻笑着,他不仅是大汉的皇帝,也是一众儒生士人们的精神领袖。

  从光武帝刘秀开始,大汉就有意识地将自己塑造为天下所有儒士的精神领袖,因此刘秀、刘庄、刘炟都对儒学专研很深。

  朕不仅要在肉体上统治你们,还要在思想上统治你们!

  不过现在的儒学也分两种,一种是今文经学,一种是古文经学。

  今文经学就是董仲舒等人的那一套,古文经学则是王莽和刘秀(刘歆)发掘出来的那一套。

  前汉的成帝时期开始,古文经学风靡一时,但随着古文经学领袖王莽篡汉以及改革失败,整个古文经学的名声都彻底恶臭了。

  刘秀继承的是刘汉的正统,覆灭了王莽政权,所以他当然要推崇今文经学。

  现在有的儒生学习今文经学,有的儒生学习古文经学,还有的儒生更离谱,直接自创经学流派,可谓是五花八门、各显神通。

  而皇帝刘炟召开白虎观会议的目的也是进行思想统一,把天下人的思想紧紧团结在今文经学上面。

  “既然如此,我们就开始对五经进行讨论吧,一条条讨论下去,看看哪些是不合时宜的,就把它删除,看看又有哪些是需要加进去的,就把它加进去。”

  皇帝正式召开会议,让大家畅所欲言。

  “春秋第十一篇有问题,我认为圣人的原话应该不是这个,圣人他绝不可能说这种话,根据我对其它书籍的了解,这句话可能是在口口相传时出现了偏差,历史上真正的原文应该是……”

  “《周易》的第九篇有歧义,我认为《孟易经》里同样的第九篇才更适合作为《周易》的官方内容。”

  “邵公此言差矣,《孟易经》不过是一家之言,怎可作为推翻现有《周易》原文的依据呢?”

  “非也,如果按照现有的《周易》,我们根本无法解释通【刘秀当为天子】这句谶纬,而在《孟易经》里,有许多对谶纬的研究,用《孟易经》里的一些内容来替换现有《周易》的一些内容,才更符合我大汉的国情呀!”

  “《尚书》的禹贡篇曰,华阳、黑水惟梁州……和夷厎绩。这句话我认为可能也是有偏差的,我在一本古文经学书籍里,看到了不一样的句子,而且那本古文经学书籍里的内容才更符合原汁原味的对上古圣王时期的描述。”

  一众儒生士人们相互争执,他们都有各自的祖传书籍,比如光是《易》就有不同的版本,每个人都坚持自己家祖传的版本才是最符合古时候真实情况的版本,并认为其他人的祖传书籍可能是假冒伪劣。

  这场讨论断断续续持续了一个月,虽然不如前汉的盐铁会议那么重要和激烈,但时间也是挺久的。

  盐铁会议的讨论双方讨论到后面差点就要打起来了,双方都跟吵架似的

  而白虎观会议就相对文明优雅很多了,无论再怎么讨论,大家也都是和和气气。

  这主要是因为,盐铁会议的讨论关系到讨论双方的切实利益,而白虎观会议只是学术讨论,没有太大的利益纠纷,所以大家才能心平气和地进行讨论。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