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1章 诸侯讨董(二)_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个十几年,等到关东鼠辈们在自相残杀中两败俱伤时,您再统率精锐之师出关东进,则必定能扫平天下,再造乾坤!”

  刘艾的这一番谋划让董卓眼前一亮,他对刘艾笑道:“知我者,唯有先生一人耳。”

  “不过事情也并非完全没有缓和的余地,在做这些准备的同时,相国您也可以写信给袁绍等人,向他们继续释放善意,愿意与他们和解。”刘艾补充道。

  他虽然是董卓的谋士,但并非忠于董卓,只是在其位,谋其政。

  是董卓手下时,就给董卓出谋划策,如果董卓不小心呜呼了,那就继续给新的权臣出谋划策。

  任它风吹雨动,唯有见风使舵。

  我不在乎主公是谁,我只在乎我是不是谋士。

  董卓阵营的人整天想着祸害完雒阳就赶紧跑回关中窝着,根本没信心跟关东联军打。

  关东联军只想去前线吃喝玩乐,混一混名望,同样不想真的跟董卓打生打死。

  双方就如同一对卧龙凤雏,互相秀下限。

  不能拼命,拼命还怎么赚钱?

  赚钱嘛,不寒碜!

  董卓不想真打,关东联军也不想真打,双方都在互相打假仗。

  正当董卓焦头烂额时。

  王府

  “我的任务完成了,也该回辽东了。”

  王允收拾着东西,一个月以前他就准备离开雒阳这个是非之地。

  但在临走前,他想要再努力努力,比如偷偷地把雒阳藏书阁的书搬走,然后带回王家庄园珍藏起来,成为王家的文化传承。

  为了不引人瞩目,这一个月里,他每天只偷偷地带走两三卷书,持续一个月时间,终于从藏书阁带出来八十卷书籍。

  这些书籍大部分都是医家典籍,掺杂着几本道家典籍。

  这并不是因为藏书阁只有这两种典籍,而是王允故意挑医家典籍去“捡”,实在没得“捡”了,才“捡”了几本道家典籍出来。

  至于法家典籍和儒家典籍,优先性比较低。

  王家自己的愚民术比几百年前的法家完善多了,所以用不着特地去“捡”法家典籍。

  至于儒家典籍,王家暂时也用不着那么多贪官去赚钱,所以优先性同样很低。

  然而,等到王允来到城门口时。

  “司徒往何处去?”李肃拦住了王允。

  “老夫年迈,回乡养老矣。”王允解释道。

  “相国有令,未经相国准许,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城,还请司徒回去吧。”李肃恭敬道。

  “啊这……”王允不知所措,他拿出一罐琼浆酒诱惑李肃道:“还请将军通融。”

  李肃也曾经从董卓那里分享过琼浆酒,体验过一次后就欲罢不能。

  然而,他的欲望控制能力比董卓强多了,因此咽了咽口水,最终还是忍住了。

  “请司徒回去吧。”李肃再次恭敬道。

  “看来这琼浆酒的药效还是不够强啊,喝过的人居然还能靠着意志力抵挡住诱惑。”王允在内心这般叹息着,最后也只能带着这些装着布袋子里的书籍回到王府。

  在回到王府的路上,正见得许多人敲锣打鼓,吹奏欢快的乐器。

  “这是又有哪家姑娘婚庆了?”王允对马夫问道。

  他这一个多月忙着在雒阳藏书阁“捡”书,对最近发生的事不是很了解。

  “回禀司徒,是蔡侍中(蔡邕)的女儿与卫家少君婚姻。”马夫回道。

  蔡邕的女儿蔡琰才十四岁,却已经长得沉鱼落雁,又饱读诗书,是许多少年的梦中情人。

  而卫家少君卫仲道则是一个传统的儒生,身体虚弱,看起来病恹恹随时要挂的样子,也不知道蔡邕为何愿意将自己的女儿蔡琰嫁给这么一个病秧子。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