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62章 犁庭扫穴(二十一)_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62章犁庭扫穴(二十一)

  燕国三百六十三年夏(573年)

  燕君忌已经七十多岁,眼见着就要仙逝。

  已经四十岁的燕煦,为了能够确保自己能够获得绝大多数贵族的赞同票,再次发兵征讨高句丽。

  这一次依旧是从海上进攻,目标是高句丽在“沃沮山脉”以东的沿海狭窄平原。

  这里生活着许多土著部落,他们被迫臣服于高句丽,为高句丽南征北战。

  高句丽在对当地采取的是自治统治,只要当地土著听从高句丽的征调,出动勇士跟随高句丽贵族作战即可。

  所以燕煦对各个军官的吩咐便是,把这些土著部落的人口通通捕捉,并且每隔一段距离,就建立一个军事城堡,在军事城堡周围,移民一些辽东燕人过来生活,形成自给自足的军事小镇。

  魏国有六镇,燕国自然也可以效仿,在沃沮山脉以东,建立了六个军事小镇,每个小镇都有五百个移民,这些移民可以永久免除赋税,他们平日里是农民猎户,战时便要自己抵御高句丽人的侵扰。

  这些地方太过贫瘠,难以开垦太多耕地,当地移民主要食物来源是山上的果林和山林中打猎。

  因此,这里的移民没有什么收入,让他们交税也不现实,反而容易引发六镇叛乱,所以燕国干脆不收他们的赋税,只让他们在当地繁衍生息,压缩高句丽人的生存空间,同时生出来养不活的多余孩子,还能卖给官府当开荒奴隶。

  这里的土地承载力有限,每个小镇能够生活五百个移民已经是极限了,再多就要养不活了,所以他们多生出来的孩子,也只能卖给官府,官府在把这些孩子养大后,直接送到种植园开荒。

  在中原汉武帝时期,因为婴儿也要交税,所以汉朝百姓喜欢杀死女婴和多余的男婴,只保留最健康的一个男婴用来传宗接代,这样就可以少交税了。

  在现实的利益面前,父慈子孝和仁义道德都成了笑话,为了少交税,中原人民想出了各种办法,杀死自己的孩子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但是在燕国,燕国人很少杀死自己的婴儿,一是因为在燕国,未成年不需要缴纳赋税,二是因为在燕国,多生出来养不活的孩子,燕国官府会帮忙养活,长大后把孩子送到种植园开荒。

  虽说是要当奴隶开荒,但起码比刚生出来就被父母杀死好多了。

  老百姓生孩子,把生出来的孩子交给官府,官府于是给这个老百姓一些赏赐,然后统一由【开荒部】-【抚养司】去养大,养大了直接送到种植园去开荒。

  这样的产业链,很早以前就形成了,毕竟不是所有燕国百姓都能养得起自己的孩子,多余的孩子,要么像中原那样直接杀掉,要么交给燕国官府,这样父母还能得到一点赏钱,孩子也能抚养长大,无非是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