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50章 共和国与皇帝(十一)_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50章共和国与皇帝(十一)

  燕国四百四十一年冬(651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已经六十岁高龄的顾炎武,结束了在家中著书立传的生活,散尽家财,招募乡勇,配合女皇的军队,一起抗击唐虏。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为天下兴亡而牺牲,是我辈燕人之荣幸!”

  农民军起义的时候,他没有管,而是躲在乡下,在他看来,农民起义是亡国,而唐虏入侵是亡天下。

  顾炎武这些年著书立传,加上最近的燕国内忧外患,让他对国家与民族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

  农民起义,不过是亡国,而唐虏入侵,则是要亡天下。

  如果是亡国,他不想管,只想躲在乡下著书立传,如果是亡天下,那么他就必须管了,哪怕六十岁的老骨头了,也要出来领兵作战,抗击唐虏。

  像他这样的抗唐英雄,还有很多,但他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随着燕国独立发展了几百年,“燕族”的概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

  海内外燕族儿女,无数燕人同胞,团结起来,拯救我们的国家!拯救我们的民族!

  顾炎武仅有五百乡勇,但都是骑兵,因为燕国的马实在太多了。

  除此之外,还有两百根火铳,两百张强弩,五百根长枪,一门火炮。

  这个时代的燕国特色,冷兵器和热兵器混搭,热兵器还没有完全取得优势,冷兵器也尚未被完全淘汰。

  板甲虽然已经诞生,但是目前的制作成本很高,制作周期也很长,这说明板甲的工艺还不够成熟,

  所以,只有燕国贵族将领们,才能穿得起板甲,普通燕国士兵,依旧穿的扎甲和锁子甲。

  此刻的唐军,正在辽东地区打治安战,剿灭多如牛毛的起义军。

  顾炎武在嫦娥城乡下起兵,他的目的就是收复嫦娥城。

  作为燕国商业经济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嫦娥城可谓是老起兵基地了,几乎每次内乱,都能看到嫦娥城的身影。

  而在北方,扶余国王燕渝,也带着扶余国的士兵,在辽北一带攻城略地,把唐军占领的城池,又重新收复回来。

  很多人扶余人已经把自己当成燕国人,他们浴血奋战,誓死要驱逐唐虏,恢复大燕。

  东北有孤忠!

  而在鹊岛(倭岛),贵族们以及行会们,发起了一场募捐行动,号召广大国民,捐款抗战。

  “唐虏想要灭亡我们的民族与文明,民族危亡之际,每个人都理应站出来,抗击鞑虏,驱逐外敌。”

  “我们不能做亡国奴,绝不能做亡国奴!燕人,绝不做亡国奴!”

  抗唐统一战线!

  “天皇想要灭亡我们,我们绝不答应!”

  大唐皇帝李治,也被称之为天皇。

  女皇带头捐款,将自己皇帝冠冕的玉珠出售。

  贵族们纷纷效仿,捐献自己的佩剑。

  圣教的传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