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54章 共和国与皇帝(十五)_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54章共和国与皇帝(十五)

  无产者无恒心,有产者有恒心!

  燕国仅有两百万多的人口,却能爆发将近一百万规模的起义,根本原因是燕国长达三百年纵容土地兼并的国策,导致燕国存在大量无产者,而徭役人头税,只是加速剂。

  当一个农民拥有土地、房屋、孩子时,哪怕朝廷的压迫再严重,只要不至于饿死,他就绝对不敢反抗,因为他担心反抗失败后,自己的土地、房屋、孩子会全部失去。

  这就是有产者有恒心,有了属于自己的私产,就有了软肋。

  如果真的一无所有,反而没了软肋,自然敢于造反,赤脚的不怕穿鞋的。

  成也土地兼并,败也土地兼并。

  纵容土地兼并的三百年国策,让燕国的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让行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使得开荒速度极大加快,小农经济快速转化为工商业经济。

  但是也导致燕国社会非常不稳定,起义频繁,国内太多无产者,太多没有恒心(软肋)之人。

  开荒政策让起义的规模得到压制,延长了燕国的寿命,如果按照中原王朝的情况,纵容土地兼并,往往只能持续一百年左右,而燕国纵容土地兼并三百年才出现这般严重的叛乱,这已经是开荒国策缓解后的结果了。

  底层起义失败了,因为起义者被镇压了,但是底层起义成功了,因为他们的要求被贵族议会允许了。

  虽然他们失败了,但是他们成功了!

  人头税和徭役被废除,奴隶们被释放自由,从这个角度看,起义是成功的。

  一位起义者说道:他们(贵族议会)之所以愿意废除人头税和徭役,之所以愿意释放奴隶,不是因为他们仁慈,而是因为我们来过。

  在自己的著书中,顾炎武这般评价燕国这几百年来的发展,并且把燕国能爆发如此规模庞大叛乱的原因,归结到了土地兼并。

  先祖康时期至王枔时期,也就是传说中的九代明君时期,是【王政时代】,从王枔时期至大起义时期,是【共和国时代】,在共和国时代,发生过王霆之乱,想要颠覆共和国,建立君主专制,但最终,贵族们维护了共和制,而如今,我们燕国,将要在女皇的带领下,进入【帝国时代】。

  顾炎武把社会制度分为四个阶段:公民制、封建制、王朝制、民权制。

  顾炎武在书中写道:起初,一个族群/家族,所有成员联合起来,一起征服其他族群/家族,奴役其他人,吸血其他人/奴隶/自由民来维持本家族/族群全体成员的利益,而家主/燕君,不过是全体公民/家族成员的利益代表,此时便是公民制。

  而当自由民/奴隶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强大,地域分布越来越广时,公民已经无法压制自由民/奴隶的力量,为了维持体系的稳定,必然逐步过度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