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6章 平定内乱(四)_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帝越看王长治就越心疼,这么一个大将居然才三十多岁就要辞官回家,但他又不想强行阻止,他是真心爱才,对于没有才学的庸人,他可以杀一个人头滚滚,连眼睛都不眨一下,但对于有真才实学者,他也不会吝啬赏赐。

  “诺!”王长治恭恭敬敬地退出宫殿,临走前又对皇帝提醒:“我家堂弟长羽虽饱读兵书,却只会纸上谈兵,不懂得灵活变通,陛下不可重用。”

  他只希望自己的堂弟在军队里混个普通的校尉,这样家族以后有其他人去从军时,也可以找王长羽帮衬帮衬,可千万别被皇帝重用,毕竟他知道自己堂弟王长羽没有真才实学,只会猛猛猛,当个冲锋陷阵的先锋官还行,当将军主帅那是万万不行,万一指挥战役打了败仗,以皇帝的脾气,搞不好就要被杀头。

  “难道以你以为朕分不清人才和庸才吗?快滚!”

  “诺!”

  ……

  “车骑将军王优安攻淮南,却不忍心屠城,还严惩想要屠城的士兵,这样仁义爱民的将军,就算整个大汉也很难找出十个。”

  “如今,又听闻车骑将军因为目睹寿春城人相食的惨状而患上心病,这样的慈悲心肠,就算是孔孟圣人再世也不过如此呀。”

  “车骑将军宁愿辞官,不要荣华富贵,也不忍心继续打仗,天呐,我大汉这是又有圣人降世了啊。”

  “我一定要将车骑将军王优安的仁义之举记载到史书中,为后世之人所瞻仰学习。”

  太史令司马谈不断感叹着,并将王优安的事迹写入《太史公书(史记)》中,并对一旁的司马迁叮嘱道:“为父死后,你要继续写这本书,这是我们史官的职责,将真实的历史,用文字记载,一代代传承下去,为后世子孙瞻仰。”

  “孩儿明白。”司马迁一家是史官家族,世世代代为朝廷记录历史。

  说罢,司马迁便看见自己的父亲将车骑将军王长治单独列传。

  《王长治列传》

  “王长治,字优安,其先祖曰王康,王康为辽东沓氏游侠,高祖时附于汉,其父王泰然,乃沓氏豪民,闻其爱民,远近皆知。

  长治贤,知兵,辽东举之。初为期门郎,善骑射,惜败于卫青。及闽越作乱,帝遣王恢、李息征之,长治统队曰飞虎。兵焦灼,长治以兵法谏卒,袭闽越帅余善,斩其将,逐之,遂克敌。

  ……

  告淮南叛,帝遣公征之,公围七月而破寿春,士卒欲掠城邑,公不忍屠,怒而斩卒。见民相食,公泣而还师,且患心疾,乃致仕归官。”

  这篇列传记载着王长治从上林苑禁卫军期门郎时期跟卫青比赛骑射开始,到闽越之战、龙城之战、河套之战、朔方之战、漠南之战、淮南之战、辞官还乡八个大事件。

  由于王长治还没死,所以这篇列传其实还没写完,等以后王长治如果有新的事迹,司马迁父子自然会在后面继续加上去。

  看着这篇列传,司马迁父子很是满意,但如果让当事人王长治亲自来看,他只会嗤之以鼻。

  因为这里面的错误实在太多了。

  首先,他的先祖王康不是游侠,而是中原的山贼头子,被秦末的章邯打跑后才逃到辽东沓氏县当起了奴隶主,奴役当地土著和逃难来的中原难民,把他们变成农奴。

  其次,这个列传漏了他的爷爷王良,不过除了王家人,外人也不认识死在山林里的王良,漏了也正常。

  最后,他的父亲也不是王泰然,王泰然是他叔叔,王泰浩才是他父亲,只不过中原人没几个见过王泰浩的,所以都误以为现在的王家家主王泰然是王长治的父亲,连司马迁父子也有了这样的误解,所以列传里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还有,他也不是靠着贤能和孝顺才被辽东郡府举荐到朝廷,而是靠着王家给当时的辽东郡守塞了很多很多钱。

  并且,他也不是因为不忍心才不屠城,至于什么看到人相食而患上心疾以及为死去的老百姓哭泣,那就更是无稽之谈。

  不过,虽然这篇列传错误百出,但如果让王长治本人看了,即便内心会嗤之以鼻,但嘴上却会很认可,毕竟能让自己流芳百世,这难道还不好吗?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