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章 大大的意思_大唐之极品皇帝李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色。

  贞观三年,天下大旱,严重的灾情已危及到国计民生。

  作为一国之君,唐太宗忧心如焚,多次率百官求雨并极为虔诚的谴责自己。

  只是风霜雨雪,都是自然现象,并非人力所能控制,多次求雨无果后,唐太宗便召集群臣商量对策。

  他宣布,无论文臣还是武将都要指出朝廷政令的得失,并切要有几条具体的意见。

  这可难坏了武将常何,他回到府中,愁眉不展。

  正好家中一位名叫马周的落魄朋友,漫游到长安,借住在他的府中。

  得知了常何的为难之事,马周不加思索,伏在案上,洋洋洒洒,一挥笔就写了二十多条建议,文辞非常优美。

  次日早朝,常何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奏疏呈给太宗。

  太宗一看,颇为震惊,这些建议有根有据,切中时弊,确属可行,但武夫常何决非有这神来之笔,便问他是何人所写。

  常何告诉太宗是马周所写。

  太宗又问马周是何样之人,常何便向太宗简要介绍马周的情况:“马周是清河荏平(今山东荏平)人,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尤其精通先秦诸子的典籍。

  不过由于他自负才学出众,性格难免清高孤傲,因此郁郁不得志。

  起初他在博州一所学校教书,常受地方官的训斥,一怒之下便拂袖而去,离家远游。

  穷困潦倒的他,经常受人欺凌,历尽艰辛来到长安,遇到了臣,臣觉得他乃当今一大奇士,就让他住在了家里。”

  李世民一听常何门下居然有这么一个奇才,非常高兴,立刻就想见见这位人才。

  于是命人到常何府中将马周叫来,可没想到马周架子还很大,被派去的侍从一个人回来了。

  唐太宗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再次派人去请马周,一直派出了四次使者,才把这位性格高傲的马周请到了皇宫。

  当唐太宗第一眼看到这位穿着普通却气质非凡的年轻人时,就感到了这个人非同一般,于是和颜悦色的和马周谈起了当时政zhi局势以及为政之道。

  马周侃侃而谈,从古至今的为政得失谈的非常细致,让李世民大为惊叹,直叹相见恨晚。

  当即让马周到掌管机要的门下省任职,虽然官职很小,可是,以马周的真才实学及李世民对他的赏识,升迁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没过一年,马周就当上了权利很大的监察御史,有了用武之地的他,十分感激唐太宗的信任。

  他觉得自己得到的不仅是高官厚禄,更得到了一个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他如鱼得水,尽其所学为唐朝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但感激归感激,在为官上,马周清正不阿,常常敢于直谏。

  公元633年,马周上书皇帝,对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大建宫室的做法提出了比较宛转的批评。

  公元638年(唐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书李世民,从以前的朝代兴亡开始议论,并重点谈了隋朝灭亡的原因。

  他说唐朝建立前的那几个朝代之所以存在的时间很短(长的不过五六十年,短的只有二三十年),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朝代的君主不懂得爱护百姓,一味的挥霍奢侈,对百姓横加剥削,劳民伤财,不得民心,而且统治者昏庸无能,不会用贤良的人才,导致最后灭亡。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