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51章 红尘道场(三)_天汉之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例子,来说明重文轻武的总结为什么不对。对如此重大的历史问题,采用这种轻佻的态度,首先说明的是历史学家对历史的不尊重,学术态度不端正。

  宋朝军事孱弱,说明了五代十国之后,朝廷对军队的定位发生了不好的变化。由此带来的,是军事动员、组织制度、管理制度、训练、指挥等全方面的退化。这种退化原因很多,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观点,但很难简单归结到某一项政策或者制度上。

  宋朝的人也意识到了军事存在问题。王安石变法,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改革禁军,由募兵制逐步改为保甲制。不过新旧党争,旧党上台之后尽废保甲法。用宋朝人自己的说法,就是党争之后,禁军废,保甲亦废,全国军队成了一笔糊涂账。

  不能认为如果保甲不废,改革成功了宋朝的军事实力就会变强了。由于时代的局限,当时的人对军队的认识并不成熟。而且缺乏实践,还没有找到真正合适的方法。

  但绝不能认为,宋朝的军事实力弱是因为重文轻武。这么轻佻的说法,除了说明历史研究者的态度不端正外,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这种对历史的轻佻,不只是在“重文轻武”这样的学术总结中。实际上鸦片战争之后,大量学者对于中国历史、中国传统、中国文化的研究,普遍存着这样轻佻的态度。

  对于中国思想,简略介绍后,往往加上个朴素的唯物主义、朴素的辨证法这样的形容词。加的人觉得是为中国传统思想增光,实际说明了研究者的态度不端正。加上这些形容词,就是说这些研究者比这些思想的提出、继承、发展的人更高明,觉得他们懂得更多而已。

  至于其他的,什么哪个时期取胡人精血增强汉人实力,什么大禹是条虫,这样的说法很多。实际上就是说明了,在某一段时间,历史研究者普遍地对中国历史的蔑视和不尊重。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发现中国落后了,掀起了轰轰烈烈地向外学习运动。学西洋,学东洋,只要是外国的都去学。学了百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自然不能否认。但总有一些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走得太远,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有一些人觉得,自己学过了外国的知识,见过了外国的世面,不需要了解中国,就可以回来指导中国人该怎么做了。甚至很多人觉得,所谓的发展,就是中国慢慢变成外国的样子。因为落后,先变成他们过去的样子,再慢慢变成现在的样子。未来呢?未来当然还是落后于外国。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地球村的概念,迎来了轰轰烈烈的全球化运动。在很多人眼里,未来国境不再重要。人不是哪个国家的人,而应该是地球人。很多人有一个共识,就是各个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