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六章 伏枥衔冤摧两眉_七侯笔录(笔冢随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去岁左迁夜郎道,

  琉璃砚水长枯槁。

  今年敕放巫山阳,

  蛟龙笔翰生辉光

  ……很好,下一句呢?

  “唔唔……圣,什么圣……”罗中夏双眼装作不经意扫视着车厢外面不断后退的景色,抓耳挠腮。颜政捧着《李太白全集》坐在他对面,似笑非笑:“给你点提示吧。”

  说完他抬起右手,做了一个向前抓的姿势,嘴里学着《英雄》里的秦军士兵:“大风,大风!”

  罗中夏缓缓从肺里吐出一口气,念出了接下来的两句:“圣主还听子虚赋,相如却与论文章。”

  这可真是讽刺,太白的千古名诗,他还要靠这种低级的形象记忆法才能记得住。不过也怪不得罗中夏,这两句诗用的典故,自然而然就会让人联想到那个凶悍如狼的诸葛长卿,以及他那支炼自司马相如、能驾驭风云的凌云笔。

  这也是无奈之举。寄寓罗中夏体内的青莲笔虽然只是遗笔,毕竟继承的是太白精魄,寄主对太白诗理解得越多,就越接近太白本人的精神,笔灵的能力也就越发强劲。罗中夏国学底子太薄,用京剧里“会通精化”四个境界来比喻的话,他连“会”都谈不上,只好走最正统的路子:背诗。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前路渺渺,不知有多少凶险。罗中夏为了保命,也只好打起精神,乖乖把这许多首李白的诗囫囵个儿先吞下去。只可惜任凭他如何背诵,青莲笔都爱搭不理,恍如未闻,似乎知道自己的这个宿主就算摇头晃脑地背唐诗,也是春风过驴耳吧。

  罗中夏愁眉苦脸地托腮望向窗外,心想:“唉,不知道彼得如今到了没有。”

  当日在韦家藏笔洞里,他被韦定国一掌打昏,后面的事情全不知道,等到清醒以后,已经在一所小旅馆的床上了。

  洞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是一概不知,彼得和尚也没提。自从出洞之后,这位温润如玉的和尚,一直沉默寡言,心事重重。

  根据点睛笔的指点,浙江绍兴的永欣寺和湖南永州的绿天庵都和退笔之事有关系。彼得和尚说,点睛笔先写东南,后写西南,可见永欣寺在绿天庵之前,因此他建议罗中夏先跟颜政、二柱子会合,去永欣寺,而彼得和尚则同时前往绿天庵探查。

  罗中夏感觉到彼得和尚心神不宁,大概是想顺便一个人静静,于是也并没勉强。两人与颜政、二柱子会合之后,兵分两路而去。

  “你这样下去不行啊,几小时才背下了两三首。”

  颜政磕了磕指头,浑身洋溢着“事不关己”的轻松。他的体内也寄寓着笔灵,却没罗中夏这么多麻烦事。他的笔灵名为“画眉”,炼自汉代张敞,只要对女性保持尊重即可人笔合一,无须背什么东西。

  罗中夏厌烦地拧开绿茶瓶,咕咚咕咚灌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