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章 宣陈十一郎御前觐见!(第一更)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开元二十四年“乐队的盛夏”总冠军!

  现场百姓大多认同这个结果,也一起为喝起彩来!

  柳绘跟着围观百姓一同鼓掌,问老娘:“猕猴桃呢?”

  尹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猕猴桃?什么猕猴桃?”还以为女儿睡了半晌睡迷糊了。

  “就是陈十一郎呀!”柳绘叫道,前后左右找遍了,都没有看到陈成的身影。

  “他呀,”尹氏摸摸女儿头顶上的小鬏儿:“进宫面圣去了!”

  ……

  陈成半醉半醒,稀里糊涂地就被宫里来人带到上阳宫里去了——天子在五凤楼亲切接见了外国使节和洛阳百姓之后,便摆驾回宫,在那里宴请四品以上高级别官吏。

  陈成浑身酒气,醉眼朦胧,衣冠不整,带他去的小宦官急得不行——在天子面前失仪可是大罪!

  赶忙推他进了一间偏殿,上来四五个宫女,七手八脚地把陈十一郎扒了个干净,狠狠地搓洗了一遍,随即给他换上一套大红的衣服,搞得像结婚小新郎官似的,又那鲜花香薰把小陈薰得香喷喷的,味道浓烈差点把小陈薰吐了,搞定完这些,才把他带到上阳宫观风殿外候着,等待皇帝宣见。

  此时在大殿之中,也是一派灯火辉煌的景色,天子、贵妃、宰相、贤臣济济一堂,大臣们还不忘向圣人纷纷呈上自己的贺礼,收到生日礼物的大唐天子龙颜大悦,纷纷看赏。

  当然不要以为是向后世和珅祝寿乾隆那样,一送就送许多金银珠宝、名人字画,李隆基的臣子们寿礼都很简朴:

  一面铜镜而已。

  稍微不同的就是上面会刻上“千秋万岁”的四字铭文,故名曰“千秋镜”。

  收了臣子的礼物,富有四海的圣人自然不会没有表示,相应的也会赐四品以上官员金镜、珠囊——你送我一面铜的,我回给你一面金的,是不是有点“金斧子银斧子”故事的味道?

  大唐天子过生日送镜子的由来,自然与英明神武的太宗皇帝李世民有关啦,这位老哥有句名言嘛: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样便发展出唐代的独特风俗。

  “好了,众卿的礼物朕都收到了,朕也赐回礼给众卿了,”李隆基笑眯眯地:“那么现在开始作诗吧!”

  众大臣:“……”

  果然不出所料,作诗这一项仍然还是少不了啊……

  别看四品官以下官员都已经被宰相考过一轮了,包括宰相大人在内,四品以上的大官们,也要有随时被圣人考核的觉悟啊!

  不要说他们了,天子自己也不会闲着,只要手痒,他也会动御笔来写诗的。

  此刻在殿内的大官们,只能放下手中美酒美食,接过宫人们双手奉上的笔墨纸砚,开始作诗。

  当然圣人不会为难他们,诗题早就提醒过了,咏“千秋镜”是也。

  既然写诗,李隆基便把在殿外等候半天的陈十一郎想起来了:“那个很会作诗的小神童呢?过来了么?宣他进来吧,凑凑热闹!”

  陈成已经在观风殿外被晾了半天,脚都站麻了,一听要宣他,不啻大赦,连忙随着小宦官进了去。

  不过看到里面情景,小陈又是一愣,还以为是进了高考考场,连皇帝李隆基都紧紧盯着诗稿,似乎正推敲着字句。

  小宦官让陈成先不要作声,给他在末席安排坐下,等圣人吩咐。

  大臣们作诗作到一半,外围宫人前来汇报:音乐大较比的结果已经出来了——

  “哦?”李隆基眼前一亮,停下自己手中的笔,兴致勃勃问:“此番可又是朕拿下了第一?”这次又拿第一,天子乐团可就是十三连冠了。

  “回禀圣人,夺魁的是……是歧王府!”

  李隆基听完了“歧王府”三个字,愣了愣神,半晌无话。

  不知发生什么的大臣们也纷纷停笔,看向他。

  李隆基指节在面前的案上轻轻一叩,语气满怀惆怅道:“惠文太子逝世,于今已经整整十年了!”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