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7章 第二局:樵夫的对决!_开元情诗与剑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可谓是瞠目结舌。

  偌大的岭南,难道连一个会精耕细作的人都没有吗?

  有,只是没必要。

  正确地说,从汉代到唐代在岭南盛行的耕作方式应该叫“火耕水耨”,哗哗哗!放一把大火,杂草烧了去,就可以灌水种稻了。

  种完稻子,杂草与稻并生,也不去拔,等稻子高七八寸,再次下水漫灌——草被淹死了,只剩下稻子了!

  所以,陈成幸亏没把第一稿、第二稿拿出来给大家看,要不然大家更加要笑话他了。

  一把火就能解决的事情,干嘛还养牛呢?老牛无用武之地啊!

  陈成听着目瞪口呆,还以为自己来到了原始时代!

  你们种田如此佛系,那特么才能收获多少粮食呢?

  中原地区,在北魏时期就已经形成的以耕、耙、耱为特征的旱地耕作体系,南方的农业也十分发达,就没有个人把先进的种地技术传过来吗?

  陈成深感悲伤,看起来大唐偏远地区的三农问题格外严峻啊!

  这么说着,众人忍不住再次哈哈大笑起来。

  有一个人开口道:“不是我们不会,你说的那些,我们也知道——但如果你到我们这来的话,你也会这么做。”

  一副“可以这么做,但没必要”的样子。

  陈成:“……”

  岭南地区人少地多,光热资源相较北方又格外丰富,压根就没人地矛盾。

  这么大片的区域,还不是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别看“火耕水耨”十分粗放,可产量也还很客观呢!

  人还不累!

  既节约了劳动力、也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不是两全其美么!

  火耕水耨的稻作方式,别说在大唐的此时了,甚至延续到明代广西还有不少地区仍然在这么干呢……

  而且你这小郎君也不切实际,岭南瘴气充斥,真在密林开了一片地,一天到晚在田间地头劳作,不戴口罩的话,怕不是会被毒死……

  陈成:“……”

  好吧,我算是渐渐明白你们为啥这么看得开了。

  既然工作方式十分自有轻松,也不愁吃喝,可不就像梅英卫写的,浅草澹烟和,耕农下绿坡么!

  他是去“耕”吗?就是放火去的!

  放火的时候也不能闲着,喝点农夫山泉,还有点甜;

  再到柳树下睡一觉,卧处还“柳阴多”!

  陈成以为梅英卫根本不懂农人的生活,是在瞎写。

  哪知道人家还真的是很了解当地农民的干活方式!

  岭南倒也不是没有精耕细作,有些地方还是颇为先进的。至于什么时候开启了“一年二熟”“一年三熟”的跨越发展,还要到未来的大宋朝。

  农人如何折腾自己,没啥别的原因——

  大宋的税负重啊!

  你不对自己狠一点,朝廷就对你们狠一点。

  而在这时候,大唐朝廷农业法令、政策在长时期内未能对岭南有足够的影响力,中央对岭南少数民族的统治主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