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章:五年后的第一次作业。_六朝汉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皇位上

  刘彻的脸一下子耷拉下来了,气的浑身发抖。

  这段故事,他早就耳熟能详了。

  当初其父亲汉景帝刘启在世的时候,常常对诸皇子讲述这个耻辱!

  至死,刘启都未能完成汉家的复仇。

  …

  董仲舒很擅长抓住统治者的心思。

  他念着念着,话锋忽然一转。

  “大汉将士窃不胜犬马之劳,纵暴骸中野无疑报....然匈奴挛鞮氏率兽食人,残虐无端,甚至竟悍然入寇,攻我上谷,杀掠士民...”

  “赖陛下用人之明,历位先帝之灵,江山社稷之佑,将士敢于用命,至元光五年,终一雪白登之耻,复匈奴辱吕太后之仇!”

  “臣私以为,此乃天意,乃陛下得圣位之征兆、乃开创四代之始!”

  刘彻身体颤抖得厉害。

  听到最后一句,终于忍不住了。

  直接从座位上跳起来。

  用力地拍了一下面前案几。

  “好!”

  “卿言,朕闻甚悦!”

  好一个复仇!

  好一个四代之始!

  不愧是自己的知己!

  文武百官嘴角抽了抽,不敢干坐着了。

  纷纷伏在地上,高呼着赞美之语:

  “陛下万年!”

  “大汉万年!”

  刘彻哈哈大笑,大手一挥,赞曰:

  “诸卿即刻入座!朕将以酒肉予之!摆宴!”

  “谢陛下。”

  群臣入座。

  董仲舒对卫青、司匡投去一个和蔼的笑容,捋直捋了捋额前的白发。

  又扭头,有意无意地瞥了一眼位于文官队伍中,坐在大殿角落的一个官吏。

  眼眸中闪过一道冷光。

  嘴巴微微一动,默说了几个字。

  最后走到席子的位置,一屁股坐下。

  ……

  大殿角落。

  主父偃瞳孔蓦然收缩,凝成豆粒大小。

  只觉得浑身汗毛突然张开,大量的冷气窜入身体,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寒颤。

  他似乎从董仲舒的嘴型里,看到了四个字:“……辽东高庙……”

  儒家主张复仇,以直报怨,复仇为义,天理人情之自然,历代儒家圣贤所不讳也。

  儒家复家仇,三代之内,皆不晚!

  至于九世,那是国恨。

  这位昔日的老友忽然上殿,他可不觉得是为了和刘彻叙旧。

  绝对大有阴谋!

  主父偃思来索去……

  怎么想都觉得是主父偃在释放打算重新出仕的信号。

  这位中大父的拳头逐渐握紧,目眦欲裂,额头上的青筋像是拴在了齿轮上,反复跳动。

  在心底里疯狂地咆哮:

  “董仲舒!”

  …

  镜头拉回大殿中央。

  董仲舒坐在了司匡的左侧,司匡右侧是卫青的位置。

  左卑右尊,按照官职排列。

  其这么一坐,司匡反而成为了被拱卫在中央的人。

  隐隐约约,有压车骑将军一头的趋势。

  董仲舒抻着脖子,笑呵呵的,先对卫青拱手作揖,

  “车骑将军好久不见。”

  “董公安好。”卫青报之以微笑。

  他作为刘彻的心腹,和这位博士的交际,可不少。

  尤其是罢黜百家这一件事,其中的周旋,都是有他这个建章宫监执行的。

  董仲舒把头缩回来,重点看着司匡。

  还没等他问礼,司匡先发制人,发动套近乎手段:

  “董子,久闻君之大名,今日终得以相见。”

  “哈哈,仲舒亦是。”

  “胶西之事,多亏董子在长安周旋,匡才能保全自身。”

  司匡捧起案几上的刚刚呈上的酒水,先对首位笑而不语的刘彻敬酒,一饮而尽。

  重新倒了一杯,对董仲舒敬之。

  “鄙人在长安只不过发挥了微不足道的作用罢了,能被儒家支持,多亏阁下自身的儒道造诣。”董仲舒如法炮制,敬刘彻后,向司匡回礼。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