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八十九章:想入公羊?_六朝汉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匡俯视张平安,脸上重现浮现笑容。

  “一般来说,三老应对鸠杖不离不弃。哪怕身死,也应携其入葬。如今你以豫章之民的身份,携带鸠杖,意图进入长安,意图更要考量。”

  微微一顿,诘问:

  “尔可有证明鸠杖来历之物?”

  张平安神色黯然,低下头,

  “此乃曾祖父若给之物,吾应如何证明?”

  “印章。”

  “曾祖没有印章。”

  “手书,亦或是长安任命三老之文书,亦可证明。”

  “没……带。”

  “汝曾祖父之传信呢?”

  “被王恢等人收走后,因未归还,豫章太常无法给曾祖父开局第二块传信。”

  “呼。”司匡呼了口气,耸耸肩,苦笑,“那汝可知当年宣读任命近侍之名讳?”

  “不知。”

  “哪一年颁发的总知晓吧?”

  “这个……也忘了。”

  “凡事需要证据,既然汝什么都没有,那就回去吧。”

  司匡摇摇头,露出一个遗憾的神色,

  “规矩就是规矩,证明之物都没有,我与小郎君皆帮不了你。”

  霍去病被张平安浑身散发的悲凉之意感染,叹息,对徐偃说道:

  “不要为难他,让他离去就好!”

  “诺!”

  张平安望着司匡的身影,哀求,

  “难道就不能通融一下吗?”

  司匡意已决,与张平安对视,一身正气,声音朗朗,

  “今日我为你通融,他日,谁为他人通融?若是大汉官员都为他人通融,那还要大汉律令作甚?”

  张平安跪地长拜,高呼,

  “贵人,若草民换一个入关的方式,能否帮忙?”

  “讲!”

  张平安对着长安的方向拱手作揖,面不改色,声音慷锵有力,

  “吾来之路上,闻元光元年,陛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草民愿去长安求学,拜入董子门下,学儒学之道,辅大汉之基!”

  这是他在来的路上,早就想好的应对之策!

  “拜入董子门下,哈哈,有意思,真有意思。”

  司匡微微一愣,随后笑容灿烂,拍拍手,同时略微古怪的目光放在了徐偃身上。

  果不其然。

  这位身着红铠的守将脸色发黑,浑身激动地颤抖。

  当着谷梁派守将的面,告诉众人想去投靠公羊。

  这是想曲线救国,还是故意来打脸的?

  若不是碍于司匡与霍去病在此,徐偃绝对会怒火中烧冲上去,给张平安两巴掌。

  马背上的霍去病换了一口气,感慨道:

  “昔年董仲舒因辽东高庙事件,被陛下免去官职,只能在家著书立说,他人避之还来不及,你竟然主动接近……”

  他沉吟,思索片刻,用两个字对张平安的行为评价,“难得!”

  “请贵人们帮忙!”

  司匡考虑到稷下时胡毋生给与的恩情,沉声道:

  “帮汝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董仲舒近几年效仿孔子,专心著书立说,校订《春秋繁露》,不再收徒。尔有何能力,可以打动他?”

  司匡笑眯眯地打量张平安,想看看这个衣衫破烂的少年,有什么特殊能力。

  他这个人很讲原则,就如同对待底层之民温和一般,对于不可能成功的事情,绝不参与。

  豫章郡出身?

  鸠杖?

  恐怕都不行吧。

  先秦时,北方诸侯一向视南方楚国为蛮夷。

  这种观念,至今还留在某些儒家文人的脑海里。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