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八章:长安(一)_六朝汉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影子、好像看到了亚圣颜回的影子……

  最终,好像看到了孔父的影子。

  儒家四百年来,能做到承上启下的文章,唯此一篇。

  董仲舒没有忍住,沐浴着月光,感慨着,“此文横贯古今,堪称六经之后,儒家第一书啦!”

  他轻轻地张开嘴巴,情不自禁的呢喃刚才所阅内容。

  一字一顿,每个字,都用尽了他浑身的气力。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董仲舒闭上了眼睛,享受着。

  让这天籁之音,不断修补自己那一颗产生了裂痕的心。

  多么完美的句子啊。

  似大道之音、圣人之语!

  诵读之后,忘记了一切忧愁。

  没想到今世还能阅览这种文章……

  值啦!

  褚大在董仲舒后方五步的位置站立,注视那道激动的身影,小心翼翼地侍奉着,生怕出事。

  忽然,苍老沙哑的声音,幽幽传来。

  “褚大!”

  “师尊!”

  董仲舒闭着眼睛,沉声问道:“撰写此书之人,当真不属诸子百家?”

  “嗯。”

  “好啊!好!”

  这位当世儒家第一人,笑容不减,满意地睁开了双眸。

  瞳孔中的阴翳,尽数消散。

  他转身,看着褚大,道:“如此人才,自当为我公羊所用!”

  董仲舒激动地走了起来。

  他背着手,在灯光昏暗的院子中来回徘徊。

  影子映在墙上,时大时小,时长时短。

  他的大脑开始疯狂运转。

  褚大目光如炬,眨了眨眼,“师尊,您这是打算插手胶西之事了?”

  “嗯。”

  董仲舒驻足而立,抬起左手,看着已经团成一团,已经不成样子的帛书,再次小心翼翼地展开。

  他高高举起帛书,透过月光,看着上面的笔迹,像是一个开心得老小孩似的,笑吟吟说道:“胡兄还是太保守啦。吾以为,兴儒家千年者,必此子也!怎能不助?”

  褚大沉思片刻,道:“师尊,胶西乃诸侯王的地盘,我儒家插手,恐怕不太容易。”

  “我知道。”董仲舒语气平淡,一副看尽世间沧桑的模样,“胡兄信中,一共提到两件事:军功,征购粮食。”

  他将帛书塞进胸口的暗兜中,转过身,看着这个徒儿。

  继续说道:“按照我对刘端的了解,这两件事,必定和他有关!”

  褚大挠了挠头,不解地问道:“那我儒家应如何应对?”

  董仲舒再次注视未央宫的宫阙,叹了一口气,道:“此事,只有那位插手!否则,无解!”

  “那弟子明日便入宫拜见陛下。”

  “不急!”

  “师尊?为何?”

  董仲舒回忆着朝堂上的种种过往,笑了,笑得很灿烂。

  当初,为了对抗窦太后,自己可没少和那位谋划。

  整个大汉,除了自己,能够猜透那位心思的,恐怕寥寥无几吧。

  看着弟子,直截了当地说道:“哪怕你去面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