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章:中转站_六朝汉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提着笔,在这块粗糙的麻布上,写下了一个地名——晋阳。

  望着卫青,指着这两个字,继续讲解。

  “天下之盐,集中在北部边境,容易造成其余之地盐量短缺,盐价抬升的情况;还蕴含匈奴合力进攻储盐之地,攻盐仓的问题。”

  “因此,处于安全与民生考虑,吾建议,把运输所得之盐,尽储于晋阳!”

  “利用所盈之利,修建晋至函谷关的汉驰道。如此一来,晋阳可北通边境;东至齐鲁、吴越;南经函谷,向西入咸阳,进而至陇西;亦可经函谷,向西入咸阳,进而南下,经武关,至于南方诸国。”

  “至此,晋阳成为天下储盐之地。可用盐,供给天下,维持盐价。”

  本来,最适合储盐中转站是薛郡,奈何黄河决口,薛郡受到了影响。

  只能作罢。

  而第二合适的地位是东郡,也就是始皇三十六年落陨石的地方。

  东郡是秦驰道的一个重要枢纽,向北经过巨鹿,可以到达右北平;向东可直接入齐鲁,向西连通了函谷关。

  奈何,这里的郡治叫濮阳,也就是黄河决口之地。

  也只能作罢。

  迫于无奈,司匡只能选择了晋阳这个地方了。

  既然地理位置拉低的档次,只能靠其他的优势补充,例如——商业繁荣程度。

  晋阳作为太原郡的郡府、代国的国都,四通八达的评价,勉强说得过去。

  这附近还是大汉王朝重要的盐铁产地。

  除了齐鲁、吴越之外,全国大型盐铁商人都会在这里交易。

  这里每年的税收,堪比南方三四个诸侯国的总和。

  此地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抛开薛郡与东郡,作为中转仓,再合适不过。

  况且,选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防御。

  晋阳靠近雁门,四年前的马邑之围,就发生在晋阳之东北,雁门之东南。

  若是匈奴大举进攻,北部唯一能守住匈奴的城池,只有晋阳一地。

  当年秦国为何不惜冒险发动长平之战抢夺上党郡,也不愿意挥师北上,攻取晋阳?

  只因若直面晋阳,再给秦国百年,其也不可能入住中原!

  当年的那一场长平之战,秦国不得不发动,也不得不打。

  哪怕是举全国之力,他们也必须拿下上党郡。

  若上党打不下来,秦国进入中原只有两条路。

  一:白起带兵北上,拿下晋阳。

  二:通过轵关陉或崤函通道沿着黄河和王屋山之间的通道去打魏国。

  很可惜,这两条路蕴含的风险,比长平之战的风险还大。

  若是攻打晋阳,那么秦国的国力即便是消耗干净,也不可能前进半步。

  战国七雄中,韩赵魏这三家可是都来自晋这一个老牌诸侯国。

  而在三家分晋前夕的晋阳之战中,赵国开国君主赵襄子犹如战神降世一般,指挥军队,依托晋阳城抵抗智氏、韩氏、魏氏三年之久。

  甚至被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