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六章:朝堂争论_六朝汉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达自己的意见。

  “陛下,臣有异议,此事事关重大,一旦开工,那么国库必将会消耗殆尽,文景两位先帝留下的积蓄,都会被填进这一个大窟窿。”

  “再者,何人能够保证,这一项工程完成之后,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效果?依臣之见,此策论虽利益大,风险亦大,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请陛下三思!”

  太常卿王臧(百官公卿表确实出现了,应该和死了的儒生王臧同名同姓)出列,瞥了一眼田蚡,哼哼一笑。

  行礼,高呼,“陛下,正如侍中所说,此工程一旦完成,将会绝水患。黄河泛滥久矣,下游百姓受害亦久矣,臣代黄河下游百姓,求陛下实施。”

  “太常卿此言差矣。”一个中年将领站了出来,“如果该计划实施,那么从哪里再凑出抵御匈奴的军费?难不成增加农税吗?”

  “不可!农税不可动!”大农令郑当时抻着通红的脖子,一声暴喝,“陛下,农税乃祖制,是高祖、先帝与民众约法而来。一旦加重农税,势必会引起民众不满的。”

  “诸位的意思,难不成是放任黄河孽龙泛滥不成?”卫青黑着脸。

  “自然不是。”郑当时摇了摇头,“侍中,这一项策论真的是绝妙。可实施起来,真的是难度极大。如果我没有估计错误,这一个工程的耗费资金,少说也在五十万万钱以上!”

  最近几年灾害很多,国库必须要留下充足的资金救助灾民。

  在黄河决口之后,为了流民生计,大农令官衙所属已经拿出来大量的资金救助。

  如果在这一个紧要关头,实行这么庞大的计划,无疑是火中取栗。

  刘彻坐在皇位上,面无表情,静静听大臣们的争论。

  一个合格的帝王,不能让人猜透心思。

  要保持足够的神秘。

  说实话,听完这么庞大的一项工程,任谁也不会淡定。

  司匡直接给他勾勒了自北向南、自西向东,横跨中国的治河方案。

  方案很好,可是最关键的钱!

  钱从哪里来?

  面对这一个庞大的计划,国库不支出,单凭少府,根本不可能承受这么大压力。

  更何况,一旦实施下去,就要花费数年,少府那一点库存,都不够给这一项工程塞牙缝的。

  刘彻环视下方,声音中不夹杂任何色彩。

  淡淡地说道:“诸位爱卿,此事关重大,谁还有意见建议,尽管提出来。”

  “陛下,臣有奏。”张欧站了出来。

  “廷尉右,请讲。”

  “陛下,臣听闻侍中内,有一精通数术之道者,不如让他上朝。”

  “准!”刘彻点了点头。

  正好,他也想看看这一个来自商人世家的侍中值不值得培养。

  如果讲得清晰明白,他不介意在老一代退场之后,让桑弘羊担任九卿之一。

  如今他父皇留下来的大臣,大多年寿已高,基本上都到了下台的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