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十七章:堂上何人,冲撞本官?_六朝汉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似的。

  百家诸生,只是年青一代的佼佼者,尚未触及到顶端的知识,尚未接触到那圣人才能理解的领域。

  司马相如,称为大汉活着的赋圣,绝不为过。

  虽然司匡新文体频出,但,赋和新生的事物,并不一样。

  辞藻华丽,蕴含道理,才是精髓。

  “子威莫慌!”司匡挥挥手,阻断了劝阻。

  如今汉赋仅仅是形成时期,虽然司马相如有成熟之称,但仅仅是起点罢了。

  后世很多赋的内容,不比其文章差。

  本来诗歌是诗歌,辞赋是辞赋,这两个文体各自发展,互不干涉。

  但,凡事没有绝对,在发展之后,会出现例外。

  六朝以后,诗赋之间形成了平行发展又相互渗透的局面。

  一方面辞赋在不断地诗化;另一方面,诗也在逐渐赋化。

  这一态势一直持续到初唐,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初唐四杰: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

  吟诵的文章,需要华丽,还要蕴含哲理。

  《滕王阁序》显然不适合今日的场面。

  《咏鹅》更不用说了。

  幸亏大学的语文课上,老师讲过一篇比较精彩的文章。

  有此文在,今日不愁。

  司匡看了一眼高武,又瞥了邱汉婴,再看了一眼观望未退的白子衿。

  这白衣女子,能出来阻止,就值得友好对待。

  司匡对其微微一笑,点点头。

  目光移动,落在场中广大的观众身上。

  深吸一口气,

  声音阵阵,高吟,以四句为首,以问的形式,把内容引出来。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

  “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山河千里,都城九重。

  起句让人眼前一亮。

  孔武情不自禁地闭上眼睛,品味。

  卞知、卞康二人,也闭上了眼睛。

  与之相同,白子衿、邱汉婴、高武等人,皆皱着眉头,沉下心来,感受其中内容。

  司匡没有在意众人的表现,声调不减,继续吟诵。

  “皇居帝里崤函谷,鹑野龙山侯甸服。”

  “五纬连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横地轴。”

  “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

  “桂殿嶔岑对玉楼,椒房窈窕连金屋。”

  “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

  “复道斜通阿房宫,交衢直指甘泉殿。”

  开始的平陈直抒,引出十二句以山川、河流、星辰、道路为形容的都城气象。

  大汉磅礴之气,彰显得淋漓尽致。

  尽管孔武去过长安,但是听到这番吟诵,还是忍不住感叹了。

  猛地拍了一下大腿,惊叹叫绝,

  “妙!字数虽短,但将我汉家大气磅礴,彰显无遗!”

  邱汉婴、高武,并未出声,但眼中都充满了惊愕的神色。

  这小子……竟然……

  白子衿瞳孔一紧,吃惊的眺望司匡,注视面庞,双眸中,填满了惊讶。

  原来,不是徒有虚表之辈!

  真的有才能?

  内容尚未听完,她无法分辨优劣程度,也无法与“子虚、乌有”二人所述内容相比较。

  而在卫队中间夹杂的孝廉们,眼中冒着红光。

  所谓的孝廉,虽名为举有德行孝心之人,实际上,里面的九成,还是地方大族的子弟。

  这群人都读过书籍,自然能听懂这篇文章。

  十二句,勾引起他们心中对长安的向往。

  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奔赴长安,见识帝京的雄伟壮丽了。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