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46章 抗日名将的忧伤(2)_抗战之还我河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余的西北军,但这些部队各属不同的系统,若无法团结在一起,29军是不会具有战斗力的。29军的形成就像一次“桃园结义“,大哥宋哲元,二哥张自忠,三哥冯治安……可以说,张自忠在这一场中国内部军阀混战的战事中表现出来的“勇”、“忠”、“义”等气节绝对是那个时代少有的高贵品格将领,而在日后的抗日战场上,张自忠的表现正如民间所崇拜的关二哥一样,忠勇无比,直至最后以身殉国。

  只是,刘浪终究还是一个两世加起来都只是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思维虽比他这个年龄段绝大多数人都要老辣,但终归还是有年轻人自身固有的特点,他的血还未完全冷,还未学会冷酷无情的将自身利益放置于友情之上。

  没想到,那个和自己在北平谈笑风生的北方军事第一人的另一面竟然如此狠辣,十数年战友间的情谊,在个人利益面前竟然如此不堪一击,也难怪这位抗日名将会如此心寒,自北平脱身便一路南下,宁愿只身来南京请罪也不愿回第29军担任军职了。

  被自己的上司兼战友坑了一把倒还罢了,但最令他眼前这位伤心落泪的,恐怕还是全国上下铺天盖地的一片骂声了,那对于20岁即加入同盟会投身于“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轰轰烈烈民主革命的张中将来说,绝对是一个极为致命的打击。

  刘浪知道,七七事变后,没有做好战争准备的第29军大部在宋哲元的带领下退出北平,但国府依旧还抱有侥幸之心,希望通过谈判来挽救北方之危局。在全国上下汹涌澎湃的抗日浪潮下,由南京至北方的一道密令抵达宋哲元处,最终却是落到了这位抗日名将的头上。

  手下已经只有两个旅五个团兵力的张中将面对已经增兵至十几万的日军重重包围,他能做什么?除了用那点儿可怜的兵力维持北平治安,他恐怕什么都做不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日军攻陷北平之后不做投降之将,要么死要么逃。不想做阶下之囚的张中将可能没想到,有时候,死反而更简单一些。

  活着逃出北平的他竟然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攻击。全国大小媒体,上至政府高官下至普通百姓,仿佛找到了一个对北方战败的出气筒,无一不以痛骂他为荣。各种抨击他的新闻媒体送给他四个字“自以为忠!”,9月28日上海《大公报》刊登标题为《勉北方军人》的文章,“万不要学鲜廉寡耻的殷汝耕,及自作聪明的张自忠!”对这位陆军中将极尽贬低,南京中央日报甚至还写道:“张逆自忠”。

  就连其去南京领罪,火车路过徐州的时候,刚一到站,就有三四十名青年学子高举着“声讨卖国贼张自忠”“张自忠是吴三桂第二”的标语涌到车厢门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