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66章满清出击_崇祯十七年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这次由多铎出征,可不想多铎却重病不起,最后还是只能他这把老骨头上阵,为大清乘风破浪。

  代善听完,点了点头,“准格尔部主力已经与金国激战一月有余,再拖下去,恐怕金国便真的顶不住了。现在既然已经摸清了准格尔的牧场,本王认为可以行动了!”

  多尔衮微微颔首,也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可是关键明朝方面的动作却让他有些不安,无法没有顾忌的西征。

  “据徐州马光辉的禀报,南明在淮南屯军十五万,五大都督之一的戴之藩已经前往淮安坐镇,明军时常跃过淮河挑衅,使得南线压力大增!

  此外尼堪现在被困汉城,谢迁纠集近三万人马,日夜围攻,使得本王暂时无法下定西进的决心。”

  代善听了多尔衮的话,沉默了一会儿,明朝的举动确实令人担心。

  “王彦那厮多半是知道了我大清将要西进,所以才故意搞这些动作,想要牵制我大清!”拿着木杆的常阿岱,见多尔衮犹豫,心中有些焦急。

  代善年事以高,多铎身染重病,多尔衮的身体也不太行,满清老一辈,开始凋敝,而尼堪、常阿岱这样的少壮派,逐渐走上了满清的政治舞台。

  年轻人火气大,有冲劲,攻击准格尔明显是壮大大清的大好时机,在他们看来怎么能因为明朝的牵制,便放弃呢?

  多尔衮看了常阿岱一眼,知道他的想法,但作为大清的掌舵人,他必须考虑全面。

  “兵法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不管南明意图如何,十五万大军屯在淮河一线却是事实,我们如果不警惕,牵制就可能变成真的进攻。万一明朝从淮河、南阳同时出兵,而我大清全无准备,极有可能将我们赶到黄河之北,所以不得不防!”

  代善老臣谋国,行事比较稳重,他微微颔首,显然比较赞同多尔衮的顾虑,可是西征之事却也不能拖,不能被明朝束缚手脚,影响大清的国策。

  代善沉吟了下一下,“蒙古人平时为牧民,战时则为兵,与我满人一样,几乎全民皆兵。如果要征讨,自然不易,可是现在巴图尔珲带走了绝大多数青壮,本王估计留在牧场的青壮不会超过三万人,这就是我大清的天赐良机。我们八万精骑,大可留下两万人在北京,防备南明的进攻,六万大军直扑准格尔,应该没有问题。”

  说着代善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至于朝鲜方面也不用太过担心,朝鲜军队的战力,本王知晓,尼堪有一万精兵,凭借汉城而守,坚持半年都没问题,待我大军灭了准格尔,再回过头来,轻而易举就能将朝鲜这个跳梁小丑,再次赶入大海!”

  代善数次征讨过朝鲜,每次都是势如破竹,没有一次是例外。

  在他看来,朝鲜十万人,也未必是一万清军的对手,尼堪在朝鲜两年时间,如果几个月就被朝鲜人赶出汉城,那他这个郡王也就不要当了。

  多尔滚点了点头,有两万骑兵监视南明,明军要是敢跨过淮河,这支骑兵足以承担切断明军粮道,拖延明军的进攻的任务。

  至于朝鲜方面,多尔衮到是还有些担心,明将谢迁也算是有名之辈,尼堪在汉城能不能坚守一段时间。

  常阿岱见多尔衮还在犹豫,随即说道:“摄政王,再拖延下去,金国可能就认输了,到时候豪格给准格尔送上财货,求准格尔撤兵,我大清就丧失天赐良机了!”

  (建立了个执事群一六二三五七九零七,另外感谢滋野三郎末裔的10000打赏,吴东临的500打赏,明天多半要约会,过两天加更!)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