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10章金声桓转进南京_崇祯十七年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对,一些投机者,见唐王拿下南京,必然也会站出来推波助澜。

  “可是南京城下还有鲁王的军队,殿下这次算计了鲁王,我们前往南京和鲁王打起来怎么办?”李元胤出声质疑。

  金声桓不禁皱了下眉头,他不快的看了李元胤一眼,脸色更加阴沉,“鲁王殿下是明白人,楚藩不亡,两家只有摒弃前嫌,才能有一线机会,若这时,两家还要相斗,就真的没有一点机会了。”

  金声桓的想法,有一定可行性,如果唐王和鲁王联合,拿下南京,那长江之南,南直隶南部、浙江、福建、可能还有江西南部,就形成一大片倒王势力的联盟。

  这些地方都不差,人口众多,赋税也还充足,可以说是大明的精华地区,他们不说击败王彦,但是却足以和王彦谈判,与他们妥协。

  不过,金声桓想法虽然不错,但人毕竟不是机器,哪能做到那么理智,鲁王刚被摆了一道,怎么可能说和好就和好呢?

  李元胤又道:“督镇,鲁王是否愿意放下恩怨,这尚未可知,末将觉得不能这么乐观,而将士们家眷都在江西,楚王若是以此要挟,大军的士气恐怕要立时瓦解!”

  金声桓听了李元胤的话,见他一而再再而三的阻止他,终于忍不住爆发出来,忽然对李元胤吼道:“等打下南京,家眷可以同楚藩交换!你什么意思,一再阻扰本镇,一定要逼本镇向楚藩认罪吗?你是不是早想投靠楚藩呢?要不是本镇,你还在抚州挖矿,你知道吗?”

  漳州之战,李成栋被杀,李军残部在李元胤的率领下向王彦投降,可是他们因为李成栋两面三刀,而错过了最佳的投诚时机。

  王彦虽然接受了李元胤的投诚,但是为了惩戒李部,便将李元胤和李军残部发往抚州挖矿,让他们在矿山上劳作几年,可是李元胤刚到矿上没多久,就发生了清军大举反攻楚赣的事件,抚州矿工被组织,发放兵器支援金声桓作战,结果李元胤一战成名,割下了满清郡王满达海的人头。

  此时恰逢王何联姻,明朝政治格局失去平衡,两大权臣走到了一起,高宗皇帝急于培养能够制衡王何的势力,金声桓将李元胤的功劳报上,高宗皇帝立时对金声桓进行嘉奖,李元胤便也提前结束了矿工生涯。

  这么说来,金声桓对李元胤,确实有很大恩惠,而金声桓怀疑李元胤,则是因为李元胤曾被王彦点名调到江北,参加了扬州之役,而他还打得特别卖力。

  李元胤听了金声桓的质问,见他愤怒的怒目圆瞪,脸一下涨红,不再言语。

  大帐内立时,一片寂静,众将见了都不敢出声,气氛变得十分诡异。

  大胜关外一战之后,金声桓的心腹将领战死不少,向徐启仁都力战而亡,李元胤成为武卫军中最能打的一支队伍,金声桓对他还是很是倚靠。

  他见李元胤面色涨红,意识到话说重了,可他是长官,要脸面的,又不可能当着众将的面认错。

  ““大军直奔南京,谁也不要多嘴,违令者立斩不赦!”金声桓见帐中气氛沉默,急于化解,于是忽然一挥手,不容质疑的道:“你们听见没有?”

  李元胤都糟了训斥,下面的人自然不敢反对。

  金声桓一声怒吼,打破了帐中的沉默,众将连忙抱拳称是,李元胤也只得抱拳领命。

  “都散了!”金声桓阴沉着脸,当即一摆手,“全部回去准备,一个时辰后大军拔营!”

  当下众将只能鱼贯而出,一个个忧心忡忡的回去准备。

  李元胤回到自己的帐中,待了一会儿,唤来一名心腹,交给他一个纸条,然后低声说道:“等大军拔营的时候,你寻个机会,脱离大军前往南昌,把这个交给楚王殿下!明白吗?”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