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318章造船行业的发展_崇祯十七年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政务官的改革,也是为了适应这种变化。

  宋应升沉默了一下,然后微微颔首道:“本官有些明白了,冯老能否给本官整理一份宗卷,本官要进行分析之后,上报朝廷,解决桐油不足的问题。”

  冯应昌自是没有异议,当下点头应下。

  在巡视了船厂之后,宋应升在琼山县休息了几日,并依据四海商号提供的卷宗,对于整个造船行业进行分析之后,便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不过他并没有就此结束此行,而是要完成对琼州造船工坊的整个产业链的视察。

  几日后,还是在冯应昌的陪同下,他们一行人,沿着南渡江进入琼州岛内部,视察四海商号的林场。

  一路上,宋应升可以看见,不时有上游砍下的树木,从河水中漂向下游,河流两岸有不少的山峰都被砍得光秃秃的。

  这种景象让宋应升皱了下眉头,他四下张望,却看见河岸两边的山坡上有不少人,正背着一个竹篓,不知道在做些什么,于是问道:“他们在做什么?”

  “回大人,那是在种小树。”旁边林场的一名头目解释道。

  宋应升闻语,仔细看了看,发现这些被砍伐的山头,其实很有章法,似乎是划定了区域,有西山坡上已经长出了一人高的小树,他不禁点点头,“树木成长不易,伐完便没了,你们能想到从新种上树苗,后人必会给你们一个好的评判。”

  树木确实成长不易,林场能想到种树,为长远计,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另一个主要的原因,来自岛上汉黎、汉苗之间的矛盾。

  在琼州府,汉民主要分布在北面靠海的沿海平原地区,而少民则居住在海岛内部。他们信奉鬼神,散是泛灵教的一种,算是一种原始宗教。这种信仰让他们相信万物有灵,觉得汉人对树木的砍伐,会引起山神的不满,所以引起了许多冲突。

  明朝新的户籍制度推广已经有一段时间,不过具体实行过程中,进展还十分缓慢。有些少民部落生活在山中,有多少人口,明朝都还没摸清楚,而且这些少民的生存空间,被汉族一步步的挤压,最后被迫退入山中,矛盾不会轻易消散,要实现国内民族大同和融合,还需要漫长的时间。

  砍伐后重新种植是一种妥协,而且林场也是多交给少民来管理,商号也借此机会,种植更加适合造船的柚木、樟木,从一种粗犷的模式,向精细和持久转变。

  众人继续走了一段路程,被砍伐的山头便少了一些,不过还是能在林间看见大批的人影,他们大多是少民装扮,拿着柴刀爬上树干,正将一些旁枝砍下来。

  宋应升一看就知道,这是为了让树木向上生长,以便生长出更大更直的树木出来。

  这一次巡视,让他收获良多,对于整个造船行业的现状和流程有了大概的了解。

  琼州的造船行业,经过了十年的发展,流程已经逐渐规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链。

  造船的龙骨,大多是用云贵运来的巨木,琼州则提供一般的木材,桐油则从广西,以及长江流域各省购买,铁钉则来自贵州的冶炼作坊,帆布和绳索则来自江南,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协作网络。

  ??感谢承影如梦的500,书友20170222225144947,孤雪傲蓝的打赏,求订阅,月票,推荐。

  ????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