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83章围剿义军_崇祯十七年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埋伏了一天,乱匪还没出现,他便有些担心起来。

  旁边的谋士李犹龙笑道:“军门不用担心,乱匪想要流窜进入楚地,大道必不敢走,只有走凤阳与滁州交界这种两不管的地带。这一战军门必定能大功告成。”

  马光辉向远处望了望,叹了口气,“但愿吧!”

  随着洪承畴打通漕运,满清围剿大军粮食充足,两淮集聚了大批围剿大军,清廷兵力雄厚,两淮已经不适合义军流窜作战,丁维昌想要撤出两淮,这在他的意料之中。

  那藏在苏北山区的谢迁,怕是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这时李犹龙又低声对马光辉说道:“军门这批乱匪如今至少有一万多人,军门如果能收编一批,选精锐收入军中,军门的兵力可以扩充不少啊。”

  马光辉也想壮大自身实力,但他害怕清廷会因此怪罪于他,摄政王对于汉将的监视,还是很严的。

  李犹龙似乎知道他的想法,冷笑一声,“自从肃王割据川陕以来,他们满人实力已经大损,这大清的江山还得靠我们汉人,咱们为朝廷付出这么多力气,满人也该让出一些利益给咱们,军门收编些流贼,并不算什么,只要有兵在手,军门就可以高枕无忧。”

  清朝内部的分裂,满八旗的外强中干,就彻底暴露出来,以前大伙畏惧于八旗的强大,不敢多说什么,但现在就难免生出些别的心思。这大清的江山并非满人以一己之力打下来,汉八旗、各地绿营也是出了力的,现在满人颓了,那是不是该多让些利益给汉人呢?

  马光辉上次被多铎撸下来,还吃了板子,要是多铎剿灭了谢迁,那他自认技不如人,吃了也就吃了,但问题是多铎也没把谢迁怎么样,最后还是要依靠他,那他心里就难免有些不爽了,毕竟平白无故吃了回板子不是。

  马光辉心中暗想,多铎之所这么不把他当人,确实也是因为他虽然做到总督,但手下绿营都是从各地调来,不是他的直属人马,他兵少,所以多铎想捏就捏,不怕他有脾气。

  李犹龙看了看他又接着小声说道:“军门,听说肃王那边已经废除了剃发令,并新编了六万汉八旗,汉人地位大大提高了。”

  这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就算是汉奸也是如此,自然也希望自身的地位越来越高,多尔衮急着以汉制汉,也就是因为汉人内心开使不稳了,清廷中枢对于地方的掌控开始减弱。

  马光辉听了,微微思考起来。

  就在这时,远处两山合抱之处,忽然冒出一面战旗,裹着臃肿战袄的义军士卒跨在几十匹劣马上奔驰而来,蹄声渐急,泥水飞溅。这队人马并不多,只有十多人,阵形松松垮垮,但细看,所有的骑士都不时警惕地张望四周。

  他们看看两边山势,并未过多停留,便继续向前疾驰探路。

  等这队骑兵走后,马光辉从大石后面露出头来,沉声说道:“探路的哨骑已经过去,乱匪的主力定然随后就到。传本帅之令,全军做好准备!”

  身后的部将齐声应下,转眼间便钻回各个设伏的山头。

  约莫半个时辰过去,果然一阵嘈杂的声音传来,两山之间涌进无数人马,步骑混杂在一起,阵形更是松散不堪。丁维昌只带一千人,不到两月队伍扩大了十倍,军队的素质可想而知。

  大军之中,一长须高大之老将,极为威猛,按刀跨骑,停在道路旁,督促这士卒快行,他一双眼睛不时打量四周,他知道属下多是乌合之众,所以他必须要格外谨慎。

  此时前头的已经快要通过大苍岭,后面的队伍还在鱼贯而入,不过一切正常,不见丝毫异动,他心中不禁有些庆幸,选择了这条两府之间的小道行军,避开了府城的清军主力。

  可惜他不知道,他在打量四周时,山腰的大石后面,也有人在打量他。

  马光辉看这浩浩荡荡,拿着各种兵器,穿着各色衣甲,赶着驴车骡马的乱匪进入了包围圈,马光辉面色一冷,立刻拔刀大喝一声,“杀!”

  两边山腰上,顿时“轰隆”一声号炮,两边埋伏的清兵,瞬时站起身来,万箭齐发!

  .m.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