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82章三王理政_崇祯十七年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古守江必守淮,我主有数十万人马布于江北,与清军激战,地处一线,今后必是对清做战的主力,而反观江西、福建已成后方,随着抗清中心北移,两淮、浙直将会成为大明的重心,而我主又熟悉两淮,江南的情况,所以卑职以为,应该由我主继承大统。”

  唐王听了这话,眉头一挑,连王彦也微微一愣。

  当初唐鲁之争,鲁王争不过唐王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江南以破,抗清中心往西南移动,鲁王与西南联系不上,所以争统失败。

  现在南京一复,江南必然重新成为明朝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鲁王一派能想到这一点,看来是下了一番苦功夫。

  这话让唐王心中一阵波动,觉得钓鱼台似乎坐不稳了,忙给郑成功使了一个颜色。

  郑成功会意,当即出列道:“抗清我们一直都是主力,重心移动到江南,我们就不能派兵了么?张阁部说的毫无道理。”

  张肯堂听了,微微笑道:“郑国姓说的也没错,过去你们是主力,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这次攻伐江南,江西的精兵折了一多半,抗清的担子,你们已经挑不起来。”

  金声桓听了脸上一红,满是恼怒,“我们坐拥两省之地,就算这次损失不小,但很快就能补充回来,而你等不过舟山一孤岛,江北四五小县,想撑起大局,那就是个笑话!”

  “你~”张肯堂脸上大怒,但随即将怒容收住,忽然得意的笑道:“谁说我主只有舟山和江北几县,马上整个浙江,加上浙闽的四五万清军,都将归于我主麾下。”

  “什么?”拥唐派听后,发出一声惊呼。

  现在的鲁王已经够难缠,可以和唐王势均力敌,要是让他得了浙江和四五万清兵,那就更加难制了。

  原本唐王相较于鲁王,优势还是要大一些的,可这样一来,他的优势便被磨平了。

  这让他已经意识到,他登位的阻力大增,只要鲁王不与他妥协,他就没有可能登上大位,而衡阳藩见鲁王控制了浙江,又多出了四万精兵,便更加不敢表态,更加不会允许武力解决了。

  想到此处,唐王脸色一沉,终于亲自开口道:“南京一战,乃是诸方出力,战后江南之地如何分配,也该诸方商议,鲁王这样背着孤与衡阳王,先一步接受浙江,是不是有所不妥?”

  唐王声音很冷,但鲁王却不以为意,沉声回敬道:“浙江本就是孤活动之所,从弘光之后,整个浙江的抗清,都是孤所领导,孤接收浙江有何不妥。而且唐王始终不让步,这个统继定不下来,接下来的作战也无法进行,难道等光复南京的影响力过去,张存仁他们稳定了浙江,再耗费兵力去打吗?”

  “孤乃大行皇帝遗诏,钦定继统的亲王,孤若不退让,不顾全大局,早已在马鞍山登基,真正无理取闹,不知进退的是你鲁王!”唐王心中急了,也彻底恼了,他一手指着鲁王,大声斥道。

  一时间,两王直接对上,殿上的火药味,立刻浓烈起来,稍不小心,就可能擦枪走火,整个明朝近半的疆域,都可能卷入唐王、鲁王争夺皇位的旋涡里去。

  眼看局势又要失去控制,楚党大臣这时候,终于站了出来。

  “两位殿下如此争斗不休,不愿相让,我等以为,为了大明江山,为了国运,不如各退一步,立皇长子登基为帝!”顾炎武等人忽然大声喝道。

  楚党现在实力比两家合起来都强一些,在唐王与鲁王之间争斗得难解难分、互不相让的紧要关头,楚党提出了由皇长子继承大统的新方案。

  现在大明半数以上的财权、兵权都在楚党之手,这个新方案是兴起的衡阳藩势力集团,在两藩都不愿意妥协的情况下,拿出的最后方案,是各方必须接受的,不接受,那就只有开打了。

  大殿上一下安静下来,唐王脸色一下惨白,鲁王也满脸震惊,“立个孺子,衡阳藩想做曹操?”

  王彦看着两人,这时一步步走到两王面前,一只手拉一个,“两位殿下,争执不下,久之,必伤国运,如此不如各退一步,立皇长子为帝。而皇长子年幼,国政当三家共理!”

  (感谢大家的月票、订阅、推荐)

  .。都来读m.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