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82章新铳、新甲_崇祯十七年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难,加上成本高昂,所以放弃了对这种甲胄的制造。

  如今之所以开始进行锻造,一是,明军骑兵数目不及满清,王彦便想从装备上超过清骑,于是指示工部给骑兵制造新的装备,二是,朝廷手中有些钱,三是,锻造技术有所突破。

  值得一说的是,这种技术的突破,并非是工部匠师和官府所为,而是来自于民间作坊。

  这些年来,王彦将许多军器制作,都交给了民间商号,这些商号为了扩大生产,所以争抢匠人,提高待遇,鼓励革新,便在所难免。

  其中一家商号,主要是负责为朝廷打造刀剑和铁甲,因为缺少匠人,规模一直得不到扩展,而主家图利,又接下了许多朝廷的单子,为了能够按期完工,难免将匠人们一个当两个用。

  虽说东家给的薪俸很高,但铁匠们还是苦不堪言,商号内的一名老铁匠,便因为劳累过度,只能回家修养。

  在修养期间,那铁匠看着家乡转动的水车,便忽然突发奇想,若是对水车进行改良,加上铁锤,再装上几个齿轮、曲柄与控杆,把提水改成提升铁锤,是否就可以用来打铁?

  铁匠有了这个想法,便向东家请了长假,在家改造水车,但过程并不容易,很快他便花光的积蓄,但改造水车却始终没有成功。

  铁匠是商号的老师傅,东家见他半年多还不回商号,便以为老东西要去别的商号,作坊里一个师傅,往往带着十几个徒弟,师傅一走,徒弟多半也要走,商号会蒙受不小的损失,所以东家便派人去重新商量待遇,想要挽留。

  结果回来的人告知了铁匠的想法,商号东家立时敏锐的察觉到了好处,马上出钱出力,又找来许多工匠,在老铁将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终于初见成效。

  铁匠进行改造后,主要的问题是利用水车将铁锤升起后,放下时落点不稳,众多工匠群策群力,将铁锤铸成方形,改用铁条铁板搭起骨架,成为铁锤大小的方井。

  铁锤则在方井中由水车牵引的绳索吊起与放下,将铁锤落下的角度保持垂直,这样就能保证落点的稳定。

  商号很快采用了这种技术,减少了人力捶打,改用水机锻锤,而为了保持优势,东家自然与铁匠和其他匠人,重新签了契约,以求垄断这么技术。

  不过,商人间消息灵通,别人见他们吃那么多单子,自然生疑,事情很快就传了出去,并被官府知晓。

  之后,工部官员出面,以每年给商号固定订单为条件,将老铁匠等人招入工部,便给了个工部营缮所正九品的所丞职衔。

  工部得了这一批工匠,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部完善,使得工部制甲的速度也大大提升。

  这一千副铠甲,也一同装备了宣武营,但因为比棉甲和罩甲重的多,所以还没给士卒穿上。

  “这个道没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