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6章 茶疗之父_穿越大唐之美食供应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大师法力高深,能别形骸,善出尘垢,乃是当之无愧的高僧大德。”

  这边一行人说笑之际,那边空地上煎茶的炉火烧得正旺,小沙弥智永正蹲在炉火边专注地烤着茶饼。

  饮茶之风兴盛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大唐,此后又经过宋朝文人士大夫的发展,茶道渐至臻于完善,此后绵延千余年而不衰。

  大体上而言,饮茶方式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那就是唐代的煮茶法,宋代的点茶法,以及之后的泡茶法。

  比之后世泡茶法,唐人煮茶之法甚是繁复,首先要烘烤茶饼,为的是去除潮气,有让沉睡茶叶缓缓苏醒之意。

  接着是把铐香的茶饼放进茶碾子里碾碎,然后再投入茶釜之中煮,在煮的过程中要加盐加姜葱加茱萸甚至加酥乳,总之调味品不下七八种。

  原因无它,只因用杀青法制成的茶饼,味道极其苦涩,若是不加入调味品,一般人根本吃不下去。

  唐代制茶用的是最简单的杀青法,说白了就是通过蒸制杀青。

  至于炒制杀青,那是明代以后才普及的。

  至于茶叶的发酵技术,那出现得就更晚了。

  “哇,这茶好香啊!”

  安碧如吸了吸鼻子,循着香味看向正在烘烤茶饼的小沙弥,“慈元大师,这是什么茶?”

  慈元哈哈大笑道:“安小姐看来也是懂茶之人,倒不是老僧诳语,老僧此茶的确有些不同凡响,乃是三原县的陈明府所赠,若非安小姐和安明府前来,老僧当真有些舍不得拿出来示人!”

  “可是三原县县令陈藏器?”

  安县宰表情有些讶然。

  身为慈元大师和黄药师的共同朋友,安县宰自然是认识陈藏器的,因为陈藏器也是慈元和黄药师的共同朋友。

  既然是陈藏器所赠的茶叶,那自然不是寻常之物。

  陈藏器?

  陈藏器是谁?

  边上的唐云眨眨眼睛,初听这名字,他只觉得很是耳熟,却一时又记不起是在哪里听说或看到过。

  幸而唐公子在穿越时空时意外获得的“特异功能”,只要他下意识地去想某个人某件事,脑幕上就像安装了一个搜索引擎似的,无数信息瞬间就涌现而出。

  只要是他见过听过的人和事,不论前世还是今生,不出片刻,就会清清楚楚地显示在脑幕上。

  啊!想起来了!“竟然是他!”

  这位陈藏器可是唐代最牛的药学家,也许你没听过这个名字,但你一定会知道中医药上史有一本叫做《本草拾遗》的重要著作。

  自《神农本草经》诞生以来,虽有陶弘景、苏敬补集诸说,但遗逸尚多。

  到了唐代,陈藏器汇集前人遗漏的药物,于开元二十七年撰《本草拾遗》10卷。

  但后世中医药大学的学子们都只听说过这本书,从未见过,很简单,这本书早就轶失了。

  轶文散见于北宋名医唐慎微著的《证类本草》中,可见北宋人还有机会看到这本书。

  陈藏器一生致力钻研本草,不仅是第一个发现罂粟药用价值的人,还是第一个深入研究茶叶药用功效的人。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