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60章 资金规模也是一种门槛_重回80当大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么每年几百万台,也是好事儿。

  只可惜,韩婷很是捨不得“你说的道理我懂,目前我算过,一年全国三四千万台产能都不止了,去年前年新建的厂,要是将来都全速生产,破五千万年产量是很轻鬆的。但是,按照中国的经济增长、人民收入增长,还没买电视机却买得起的家庭,起码还能让这个市场撑好几年。

  如果我手头的是其他新厂子,果断停止扩张也就罢了。可汉乐电子是从1981年开始就开启了牌子的,当时国内竞争多少市场多空白品牌影响力也是重要的无形资产。就算将来红海惨烈竞争,汉乐电子那么老的招牌,那么好的口碑,浪费了不可惜吗要优化,也该从那些没牌子的小厂开始优化,国家宏观调控阻止它们再进场啊。”

  韩婷说的,也是道理,尤其是国内92年之前还没提市场经济是主流,所以韩婷这样的老式思维,即使接触了足够多的外部世界,依然觉得国内的问题可以靠调控来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

  顾骜也知道,这一点美好理想本身,并没有错。

  他歎了口气,换了个角度劝说“那你可以把产线转让和品牌使用权分开嘛,比如,产线转给现在要扩产的地方新厂,而在电视机领域使用汉乐品牌的权益,授权给本地有实力的同行,比如我觉得创维就不错。

  电视机的门槛太低了,而未来液晶和其他半导体显示技术的门槛要高得多,没有几十亿起步的资金,是玩不转的,每个省也不可能都投得起。你可以走到比电视机产业更上游的位置,不管谁卖机器赚辛苦钱,都要从你这里进屏幕,而屏幕的单块附加值比整台电视机还高,这样不好么”

  韩婷听了这个数字,大吃一惊“几十亿的资金准入门槛你说的是人民币么就算是人民币,那也太高了。汉乐电子也投不起吧,总不能把这些年赚的资金统统砸进去其他不做了吧。”

  如果按照三十年后,boe京东方的产业规模来算,那个年代为了液晶和ed显示技术所砸下去的产线投资,加起来全国都有三千亿人民币了,boe一共开了十几条产线,每条厂子至少是200多亿人民币投资。

  即使退缩到90年代初,部分物价低好多倍,单厂产能规模要求也没后世那么高,但几十亿人民币还是要的。

  正是因为需要的规模效应和准入资金门槛高,才让这个行业没有像电视机那样做烂。

  有时候,不仅技术、品牌是门槛,启动资金规模也可以是行业门槛。

  就像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一股要二三十万美元,那你至少要有二三十万美元你才有买一股跟着巴菲特混的实力。连三十万美元都凑不到的小散,就先滚吧。

  普通小电视机厂,当时几千万投资就启动了,所以各个省市都眼红,都想盲目上马试试。要是起步就要几十亿,他们就连试都试不起了。

  顾骜“我怎么可能害你要不是我自己没精力做重资产,我也不会找你了。机会难得,当断则断,就算你把电视机相关产业、品牌授权都卖了,再加上你这些年来的结余利润,还是远远不够的。你肯做的话,我还要给你想办法融资呢,当然,可以是入股。”

  韩婷思考再三,全盘接受了顾骜的布局。

  “你让怎么干就怎么干吧。”

  重回80当大佬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