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民族政策_华夏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非凡中文欢迎你!

  、、、、、、、关于提斯浦尔的那场战争,现在还存在着激烈的争论。

  一部分人认为,中国解放军已经在战场上战局了绝对的优势,而且志愿军在印巴战场上也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即使解放军不攻占提斯浦尔,而将兵力转移到正面战场上去,照样能够压制印度军队,能够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并且在谈判上胁迫印度将中国需要的东西交出来,而避免平民的巨大伤亡。

  而持这一观点的主要是西方的学者。当然,他们更多的是从人道主义的立场出发的,而并不是从战场上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

  而且这是在指责中国解放军在战斗中没有顾及到对平民的保护,而造成了一场人道主义灾害。

  而中国学者针对这些批评进行了反驳,而这就是持第二种观点的人。按照反驳者的说法,当时解放军在东部战场上只占有立足点,而要让印度走到谈判桌前来,解放军还必须要加强进攻,而这就需要解放军拿下提斯浦尔,完成对印度后方交通线的打击行动。

  而从政治意义上来讲,直到对提斯浦尔的进攻开始后,印度都还没有用谈判来解决争端的意图与动向。

  所以,中国只能通过军事上的手段让印度提出和平求情。所以,发动提斯浦尔战役是非常必要,也是必须的。

  而且,战斗开始之前,中国曾经发动过大规模的心理战,就算是在战斗期间,中国都一直在向印度军队发动心理战,希望更多的印度军人走出坑道,向解放军投降,但是这并没有收到多少实质性的效果。

  所以,这并不应该由中国来承担平民伤亡的责任,更多的是印度军队不理智的顽抗造成了大量的平民伤亡。

  当然,很多军事学家都支持这一观点,毕竟战场上的形式决定了解放军必须要通过攻占提斯浦尔来胁迫印度走到谈判桌前来!

  各方面的声音都有,但是很多人对当时解放军战区总指挥官罗开,以及志愿军总指挥官许常青在关键时刻被招回国内述职一事感到非常惊讶。

  按照一般的做法,现在战争正处于关键时刻,作为战场上的最高指挥官,必须留在军队指挥战斗,并且随时指挥军队应付突然的变化,即使要回国述职,也应该是在战争结束之后,或者是在战况缓和一点的时候。

  所以,很多人对中国这次将前线最高指挥官招回国内的做法感到很惊奇,因此,很多人也猜测,因为中国军队在前线出现了问题,所以现在国内政府要向两位指挥官询问情况,并且休整错误的战术方法了。

  但是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呢?当罗开走下飞机的时候,外面既没有迎接他的热烈人群,也没有黑军装,一脸冷酷的宪兵,只有一名总参谋部的上校,以及另外几名尉级军官在等着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