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 战术思想_华夏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非凡中文欢迎你!

  、、、、、、、大西洋上的一场海战,已经足够显示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实力差距了。

  就如同蒸汽机出现之后的海战一样,掌握了技术优势的一方,将会在海战中掌握绝对的主动权,并且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虽然科学技术并不是战斗力的唯一衡量标准,但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所带来的跨越式发展,对海战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也可以说,对战争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而掌握了先进技术的一方,本身就已经在战争中占据了有利的位置!正因为舰队在大西洋上吃了亏,欧洲在中东战场上的行为也有很大的收敛了。

  欧洲的指挥官不得不考虑一点,即中国如果将这种能够抵抗任何一种攻击的防御系统用到地面战场上来的话,那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呢?

  结果没有人会告诉他们,也就只有靠摸索去搞明白这一点了。而实际上,中国并没有那么大的资本去搞出供地面战场上使用的战术型防御系统,而且所有生产出来的防御系统首先要保证国家的安全,而舰队里使用的其实只是一些用来实验的,而并不是正式的生产型号!

  正因为欧洲的将领担心在地面战场上也遇到这类的麻烦,所以采取了很小心的战术安排,这就极大的限制了欧洲军队与叙利亚军队的手脚,对他们的战争行动是有害无益的。

  这意味着他们空有着强大的力量,却拱手把主动权让给了对方。而对任何一位指挥官来讲,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是最为关键的一点,不管技术再怎么进步,主动权仍然是最关键的一点,控制主动权这一战术思想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但是,几乎从一开始,欧洲方面就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那么还能够对他们指望什么呢?

  按照战争最终目的的不同,那么战场上所需要采取的战术安排也就不一样。

  如果是为了消灭敌人的话,那么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消灭敌人的武装力量。

  但是,这次的目的并不是要消灭叙利亚或者伊拉克,这一点由中国在中东地区部署的军队,以及伊拉克的军队,还有双方爆发战争的原因就已经确定了。

  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要控制资源,而落实到行动上来,就是要占领对方的一块领土,然后加以控制,并且迫使对方政府签定投降条约。

  而这一目的,最终让中国与伊拉克方面在考虑战术安排,以及打击的先后顺序上产生了一些变化。

  打击对方的军队是没有多少效果的,而且自身遭受的损失也必然超过了达到这一目的所获得的利益。

  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夺取了要控制的地区之后,进行防御,然后让对方认识到,夺回被占领的地区所付出的代价比失去那一地区的代价还要巨大,这一来,就自然的可以迫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