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〇七九章 佳人如玉_铁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基发射的i型的550公斤,威力虽然小了许多,但更为短小精干,破防能力更强。导弹在低空平飞时,速度为马赫,可靠性80%,命中概率90%,命中一发即可使3000吨级驱逐舰受重创或丧失战斗力,制导方式是自控加自导,发射方式为单发或齐发。

  舰载型由战舰上的火控系统控制。导弹运行后,先是固体火箭助推器开始工作,数秒后助推器脱落,导弹飞行马赫数达到,此时固体火箭主发动机工作,导弹开始等速掠海巡航。弹上驾驶仪使得导弹在一定距离内按预定的航向飞行后,末制导雷达开机捕捉并跟踪目标。导引导弹向目标机动飞行,接近目标时导弹作俯冲攻击,在水线附近命中目标。

  而机载型则不带助推器。导弹发射后,主发动机点火工作,导弹迅速降低高度后转入掠海平飞,直至攻击目标。

  在特斯拉的指导下,丁墨兰亲自任所长的火箭研究所研发的“猎鹰”ii式反舰导弹,具有多种抗干扰性能、超低空飞行、攻击隐蔽、突防能力强等特点,它重量轻、体积小,全重仅809公斤,全长米,采用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动力装置,使用维护简便,弹上末制导雷达采用单脉冲体制,抗干扰性好、采用高精度无线电高度表,而掠海巡航飞行这一方式不易被敌舰的雷达发现,故攻击隐蔽、空防能力强。

  至于“飞鱼”i型反潜导弹,其实是一种火箭助推鱼雷,由火箭发射器将鱼雷运载飞行至预定点入水,自动搜索、跟踪和攻击潜艇。可以说,这是中国鱼雷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对现有鱼雷技术的一大突破。

  目前,英法美等国的海军,大部分依然沿袭上次欧战的设计和制造思路,鱼雷机、海面战舰和潜艇使用的是油气动力的湿式热动力鱼雷,少部分采用德国人于三八年研发的无轨迹电动鱼雷。今年年初,德国人为遏制英美海军在北大西洋地区的反击,充分发挥无限制潜艇战的威力,维护其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又研发了单平面被动式声自导鱼雷,它可接收水而舰艇的噪声自动导引鱼雷,从而提高了命中率。

  日本人别出心裁,早在三十年代中期便研究出被其认为领先二十年的氧气鱼雷。这种鱼雷实际上依然是一种湿式热动力鱼雷,但由于使用了纯氧作为助燃剂,使得鱼雷动力大增,航程和航速都有很大提高,在以最高航速50节航行时,航程达到22000米,在以36节低速航行时,达到令人咂舌的40000米!

  使用纯氧,使得氧气鱼雷的航迹非常小,十分隐蔽,不易被发现。由于主发动机是通过空气启动的,因此在发射的最初300—400米距离内还是有一条明显的航迹,但这个距离和氧气鱼雷超远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