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电锯惊魂》下映_文娱:我有四大分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莱坞这边,李潜龙除了忙着拍摄也有不少事情要忙活。

  《电锯惊魂》没必要再延迟一个月,23号就下映了。

  期间热度拉满,最终票房堪堪突破两亿,又创造了好莱坞的一个奇迹。

  一千万的成本,两亿的票房,资本家都要眼红!

  当然,这还没算宣发成本。

  而李潜龙的名气,也一夜之间声闻好莱坞。

  从以前的三连扑导演华丽转身,变成最具才华的恐怖片导演。

  最重要的是口碑票房双丰收,这是多少导演梦寐以求的事!

  哪怕知道他已经在开拍一部电影,各大厂商的剧本、项目也如潮水一般朝他递过来。

  一时之间,他成了整个好莱坞的香饽饽。

  李潜龙自然没空瞧他们的破剧本。

  《电锯惊魂》下映后,就开始上线流媒体、视频网站、电视频道、发行实体DVD等各种后续开发,继续收割一波人气值。

  可别小看版权的后续开发,在好莱坞,一部成功的电影票房收入其实只占30%,后续一系列开发能占总收入的70%!

  很多票房扑街的电影,不一定就是亏,只不过资金回笼周期长一点而已。

  比如《肖申克的救赎》。

  当然,这个比例不是一定的,只有那些成熟的IP才能有这待遇。

  而一些小众高口碑的电影,可能票房不好,DVD反而热卖,占比又会不一样。

  说起来,米粒尖对文化产品的保护几乎是全方位的。

  没有购买,你不会有任何渠道看到电影、杂志、图书、音乐。

  报纸和杂志的网络版要看全文也必须订阅。

  音乐也一样,想要听只能购买,甚至很多电视节目也要付费。

  当然,与之相比的是这些文化产品价格的亲民。

  同样是普通阶层,米粒尖收入是四五千美元,国内是四五千RMB。

  然而米粒尖这边看一场电影差不多十美元,买张音乐专辑也就十多美元。

  然而在国内,看一场电影要三四十块,买张音乐专辑要五六十块。

  算一算收入占比,就知道为什么消费不起。

  正是这样一个健全的体系,才能让文化产品全线收费,而国民又负担得起、轻松消费。

  同时一切付费的习惯,也让他们保持了对文化产品的尊重和创作热情,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而在国内,一部电影票房占比就高达八九成,几乎是全部收入的来源,下游开发基本一片空白,根本没得比。

  甚至想要开发都没条件,有多少人看过电影后还会买DVD的?最多在网上看一下。

  更别说电视付费。

  能让大众走进电影院,已经是一种巨大的成功了。

  所以在好莱坞,一部电影对于后续市场的开发都是十分重视的,太平洋公司那边一群人在忙活。

  也就是《电锯惊魂》没有手办、玩具方面的开发,不然还能赚更多。

  不过,这些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