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0章 林总讲课(1)_解锁茶文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他听众,一半以上还没进入听课状态,有的聊天,有的看手机、发微信。袁晨知道这是王雪峰自己在群里发消息圈来的人,一多半是给王雪峰面子才来的,他们不关心老师讲啥,因为他们听了太多茶老师讲课,内容都差不多,很多内容重复听了十几遍、几十遍,一点兴趣都没有。过来一是给王雪峰一个面子,二来是借机会见见朋友。茶讲座只是个“由头”。

  林总说:“这个问题好,茶叶分为六大类,在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做不同的理解,从商业角度看,六大类茶是商品划分,绿茶、红茶属于商品品类。”

  没等林总说完,胖女是左边一个大眼睛看起来很机灵的女孩,说:“请问老师,有没有自然划分,比如像鱼,有鲫鱼、有鲤鱼、有鲈鱼啥的?”

  “古人眼里茶就是一种植物,是一样的。只有经过不同的加工才有了红茶、绿茶的分类。有点像人,大家都是人,经过培训,培训也是加工过程,人就划分了不同的职业,有工程师、会计、司机等等。”

  听了这个解释,有几个人把注意力放在林总讲话上了,他们感觉林总说茶比较朴素,不是玄之又玄。

  “明白了。”

  林总打开投影仪,播放PPT:中国茶叶的体系结构。

  古人最早发现了绿茶,把绿茶引入生活。由此展开了国人喝茶的历史。

  五行观念是中国人观察和分析事物的一套思维模式。这个模式在茶的领域表现为对六大类茶叶的划分。

  五行是金木水火土。落到茶叶体系里面,具体说:绿茶属于木性,白茶属于金性,黄茶和乌龙茶都属于土性,红茶属于火性,黑茶属于水性。

  绿茶是最本来的属性,绿茶就是植物的叶子,特别是春天的绿茶,带有生长的特点比较强,所以是木性,植物当然是木性的。这个定性对应到口味,是鲜爽的口感状态。现在科学的说法是氨基酸的味道。

  发酵工艺是改变茶叶性质的过程。所以产生了其他品类的茶叶。

  白茶是轻微发酵的茶。白茶属于金性,其特点是收敛,在福建白茶产区人们以白茶解决发烧的症状,也是因为白茶收敛的作用,可以收拢,人体内的浮火。

  黄茶和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处于居中的位置。对于人体的脾胃系统。黄茶的土性特色更偏于,土地上生长植物的样态。乌龙茶发酵程度比黄茶高些,更加对应人体内的内置运转状态。

  乌龙茶里面的岩茶之大红袍为例,属于补充元气的类型,所以关于大红袍的故事大多与治病有关。

  红茶属于高度发酵茶。红茶是暖性的茶,因为红茶容易被人体吸收,

  黑茶也是高度发酵茶,属于后发酵茶。

  林总说:“茶文化后面是一套思想方式,这是文化的底层,通常传播的知识点是表露在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