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章 1996年的普洱茶(2)_解锁茶文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估计是不高兴了。”

  “中国人讲面子,面子是伤不起的。没准得罪他了。”袁晨

  “得罪又怎么了?”林总说。

  此话一出口,云南大姐和袁晨都看了一眼林总。

  此时,太阳的势头比早晨强了,阳光透过落地窗,照进大厅,附近几个展位都在光亮中。温度也似乎高了几度。

  “打开天窗说亮话,不是不讲礼貌,是实话实说。”林总看着射进了的阳光说。

  “我以前就是怕得罪人,啥都不说,反而不事情办错了,出过大事。我现在是有意见就直接提出来。没准反倒是好事。”林总解释说。

  袁晨说:“都是做茶的看法不同,角度不同也难免。”

  “这是和稀泥的话,茶是给人喝的,绕开这个点,说茶都是有问题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讲房子里面有啥,多少面积,地理位置在哪里,老是说设计理念,房地产的发展前景,你愿意吗?这不是说空话吗?好啦,我还有事,你们二位继续喝茶吧。回见。”林总也走了。

  袁晨乘机也告辞。客人走了,云南大姐起身收拾茶桌,为迎接后面的客人做准备。

  袁晨经过一个广东茶商的摊位,这家专做“凤凰单枞”,货架上摆了传统工艺的茶,这是个信号,此刻,袁晨没在意。

  继续走到了A区和B区交界的位置,一个福建茶商的货架上,摆了几款传统工艺的“坦洋工夫”红茶。又看了几个摊位,做铁观音的茶商也摆出了传统工艺的铁观音茶。

  连续几个茶摊位都摆出传统工艺的茶。这个变化引起了袁晨的注意,2019年北京的茶店大多强调创新、新式的茶饮也出现了。整个社会重视创新和突破这是大背景。

  但是,袁晨现在看到的是,来自茶叶原产地的茶商,这些茶商也是种茶、制茶的人,他们开始不约而同的宣传“传统工艺”的茶了,这是大潮流中的微弱信号吗?又说明了什么?

  这就是袁晨水平的局限性了,他可以看到细节,但是没能力解读。破壳需要外力,也需要自己的努力。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