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八十二章、全国剧烈反应中_我在民国打酱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原来湘灵在美丽的年华里,已然历经了生与死的考验,对于汤皖来说,这一具灵魂便是上天唯一的馈赠。

  胸口的同心符于悄然间被汗水染湿了一角,汤皖用手捏了捏,心里又充实了一些。

  然后麻利的起了身,对着空气,把一切能求的佛,道,主等,全都祈祷了个遍,只为了一个心安。

  穿上了衣服,倒了一杯隔夜的开水,余温尚在,只是不强烈,汤皖一口饮完,便坐到书桌前。

  从抽屉里取出了一个崭新的本子,提起笔便写道:

  “1917年8月,清晨,我于噩梦中醒来,向能求的所有神灵,祈祷了一遍,只为了妻子得以安全归来。”

  又写下了一行随笔:“昨天我把仲浦先生糊弄过去了,迅哥儿自然也经不起糊弄,想来,今天他们都去了外地罢,我便心安了。”

  “但愿,今天是美好的一天,没有人请喝茶,出师未捷身先死,我才不要呢!”

  汤皖在扉页上写下了“东交日记”四个字,听说名人都要记日记的,自己大小也算是个名人,全当在日记本上发了三条朋友圈。

  给后世的人留点乐子也好,莫以为只准你们能在互联网上发朋友圈,瞧瞧,百年前就已经流行在日记本上发朋友圈了。

  不知何时,大牛已经起床了,在院里一阵捣鼓,汤皖独坐在书桌前,没有理会。

  不知何时,天边变成了鱼肚白,微光已经变得明亮了许多,把窗台照的泛白,汤皖依旧独坐着,没有理会。

  不知何时,太阳终于是出山了,在东边高高的挂着,俯视着人间的一切,汤皖还在独坐着。

  直到,估摸着时间点,听到了送报纸小哥的声音,汤皖才堪堪走出门来,第一时间,把所有的报纸扫一遍后,才舍得去厨房洗漱。

  今日的华北报纸上,像是约好了一般,集体发表了许多文章,都是关于华北旱灾的,每一份报纸,都有人投,概不例外。

  事实上,也正如汤皖事先预想的那般,今天所有看到报纸的人,都被震惊了,华北发生了大旱灾,事先竟然没有知会的。

  多家媒体的集体发力,让这个消息,顿时扩散开去,人们在为难民感到怜悯的同时,不禁对当局感到了巨大的失望。

  在如此大的旱灾面前,当局竟然没有丝毫作为,没有采取一丝措施,反倒是热衷于南方开战,怎能不让人失望。

  随之而来的便是铺天盖地的对当局的不满舆论,连带着南方众人也讨不到好,皆成了批判的对象。

  第二日的报纸,盛况空前,有了更多的人加入其中,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要求当局公布旱灾实情,进行赈灾。

  第三日,沪市等南方大城市开始争相报道华北旱灾实情,对南北双方的批判更加的严厉,有人开始呼吁南方双方先停下来,共同处理旱灾为首。

  第四日,全国舆论哗然,所有报纸都开始报道旱灾,整个国家的舆论,都对双方很不友好。

  一连几天,汤皖都做好了被请喝茶的准备,然而却是嘛事也没有,该吃吃,该喝喝,但是舆论却是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事实上,事情果然如汤皖想的那般顺利么,实则不尽然,只是不为外人知道而已。

  启瑞其实在第二天就收到了消息,当时没在意,然而仅过了一天,就发现,舆论已经控制不住了。

  实在是传的太快了,而且老百姓对当局的怨念相当大,这也让启瑞的决策为之一滞,因此汤皖安静在家待了四天。

  第五天,汤皖发了一篇文章《告全国同胞募捐书》,本以为今天还是元气满满,可以安心待在家里的一天。

  然而,算盘却是错了,“砰砰砰”的巨大敲门声响起,菊长来了,汤皖知道自己的好日子到头了。

  不过,来的是菊长,意味着事情还有回转的余地,还不算太坏,否则来的就不是菊长了,而是徐树铮或者王揖唐了。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