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02章 吓死个人了(为盟主好书叔贺!)_我在春秋做贵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02章吓死个人了(为盟主好书叔贺!)

  获得卿位对于智瑶来说并不是一件值得激动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以功得位的典型,不是什么父死子继。

  事实上是智瑶以前不愿意,要不然早就能够获得卿位。

  所以,比如魏驹、韩庚等一些二代依靠祖辈的荣光和家族的实力才获得卿位,某种意义上做成诸多大事的智瑶获得卿位显得更加得体。

  当然了,智瑶就是出身好,有一整个智氏能被调用。而这个其实就是起点高的好处,反过来说有些的人出身不低,他们却是难以办成什么事。

  智瑶获得卿位不用“名正言顺”来定义,其实是父死子继才是这个时代的“名正言顺”,立下功劳再获得高位反而不是社会的主流。

  说白了当代就是一个“王侯将相有种”的时代,功劳什么的是次要,有一个好爹才是至关重要的。

  享受了出身带来的实际好处,智瑶才不会干端起碗吃完再骂娘的事情。

  智瑶有心去改变出身决定一切的现状,做法方面却是不会太急。这么做可能有点情操在内,更多是希望给自己的国家铺路,未来能够挖掘出更多的人才,完成立国之后的另一个伟业。

  那个伟业在智瑶看来是大一统事业,其实干的却是一种谋朝篡位。

  事实就是,目下周王室的周天子还是共主,哪怕周天子没有实权,一天被承认为共主,人们的认知中现状就是一种大一统。

  需要哪天没有了天下共主,各分封国不再视对方为统一体制之内,大一统的理论才会有其基础。

  有天下共主为前提,打的是一种争霸的战争,期间的扩张和灭亡就是一种优劣淘汰,够不上太高的意义高度。

  因此吧?那一天诸侯还承认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在这种背景下智瑶却想将所有诸侯兼并掉,说难听了是谋朝篡位,修饰一下则能用“革命”这说法。

  就是革命没错了,人家成汤很早就革过命。

  只要智瑶能做得好,未必不能得到一个“智伯革命”的历史定义,是吧?

  智瑶觉得自己获得卿位是理所当然,其余人却不那么想。

  首先,智氏内部在得知智瑶获得卿位,并且是成为下军将,人心得到了极大振奋。

  再来就是智氏之主智申作为“元戎”,再有智瑶成为下军将,一下子就掌握了两个军团的编制,瞬间让智氏族人、家臣和附庸觉得家族变得极其高大上了。

  尽管智瑶内心很平静,还是知道提振内部人心的作用,抓住时机赏赐了一些本来就会受赏的人,再规划出一批物资用在各阶层的赏赐上面。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本来并不是什么贬义,后来才在词义上慢慢变了味而已。

  在家族体系之下,哪怕是到了宗族体系的时候,一个人发达了就会让整个集体有好处。

  同理,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