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八十四章 突如其来的意外_剥削好莱坞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辛迪·克劳馥把手伸进超短的热裤口袋里去掏硬币的想法,也同时发生在所有观众的脑海里。这样炎热的夏季,这样干燥的天气,没有一杯百事,简直让人感到绝望。

  然后就是克劳馥拉开拉环,一饮而尽的感觉。那种慵懒的动作,那种热烈的渴望,巧妙的把某种人类最强大的欲望,迁移到了对一杯百事可乐的渴望里。

  当然,最后两个小男孩对克劳馥这样的超级美女视而不见,只顾着赞叹百事的新罐子的画面,也能博得观众一笑。

  人的感觉,其实都是相通的。电影艺术的魅力,也就是用视觉和听觉,调动观众的记忆,让他们生活中的某种情感,也能够被激发和调动出来,融合到主角的故事和情感中。

  这也是电影艺术之所以能够大范围地激发人类共情的原因之一。作为第一个影像类的大众媒体,电影对人类情感模式的改变,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现象之一。

  除了好莱坞这样的商业电影之都,包括髪国为主的艺术电影,和东欧和联盟为主的宣传电影,拍电影的那些人,都发现了电影的这种魔力所在。

  所以,怎样在影像里重现观众的记忆,就成了导演和摄影指导,在开拍前需要做的最重要的决定。

  “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想要一个对比,新英格兰的冷色调,低饱和度的建筑物,让人和人之间的那种商业社会带来的疏离,和南部城市的暖色调,高饱和度影调的人物,带来的那种家庭温暖的氛围作出一个强烈的对比,让米彻的行为合理化。”

  约翰·西尔不愧是经常和名导演合作的摄影师,他理解了罗纳德的意思。一个哈佛的毕业生,就算为了一年九万六千美元的薪水,和低息房屋按揭贷款,和一辆奔驰车作为交通工具,也不太应该放弃芝加哥,洛杉矶,纽约,华盛顿的律所的工作邀约,去南部孟菲斯的一个只有四十位律师的小律所工作。

  电影开场的几分钟里,观众是没有时间来理解和消化米彻的背景故事的,要让他们信服,哈佛法律学院的毕业生,为什么会去一个很小的律所就职,这种影像上面的直面沟通,才能够让他们马上理解,一位孤儿是为什么会认同这种家庭式的价值观。

  “对对,我就是要让观众感觉到,这像是一部温情的家庭片的开头,就像当年的电影钢木兰的男性版,这样第二幕开头的那种律所的同事‘潜水失事’以后,观众累积的各种怪异感觉才会突然爆发出来,原来律所调查米彻的背景没有亲属,需要还贷款等等,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他。

  “那样的话,最好要在孟菲斯的建筑物镜头的时候,也加入一些低饱和度和青灰色的混凝土外墙的颜色……”约翰·西尔给他出主意。

  “很不错,到时候我们一起去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