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二章 参观铁厂_时空过客425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们的队伍,然后把我们工农辛辛苦苦的血汗塞进自己的腰包,我是不乐观的。

  最关键的,如果我们要继续推广下去,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同志派发到各个岗位上,这些同志能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能不能经受住利益的诱惑,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咱们打了几场胜仗,宣传工作也做得很到位,各地的革命热情越来越旺盛,可是光有激情是不行的,缺乏方法很容易闹出问题。

  现在这么多新来的同志加入了我们的队伍,这确实是一件好事,至少我们的教育规模可以再次扩大了,这几天我去各个部队摸了回底,不少同志都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扫盲工作开展得也很不错,新建的工农兵学院拉进来了不少教员和学生,算是把架子搭起来了。

  原来的教导大队、农业小组和工业小组,现在组成了这个工农兵学院,这种方式也是我们的第一次尝试,效果到底好不好还需要看后面的成效,但从铁厂这边的情况看,应该是行得通的,工农兵三结合就从教育开始入手,后面可以逐步扩展出去。

  不过现在万余人的兵力也带来了不少挑战。根据地土地有限,物产匮乏,很难支持得起我们这么多人,这次为了给部队准备粮食,已经快要掏空了根据地的家底,再加上敌人的封锁,长期以往我们好不容易搭建起来的经济体系又得奔溃掉,这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

  最直接的自然就是援助了,这次上面送来了两千斤盐巴和一万斤棕榈油,极大地缓解了我们的困境。尤其是食盐,根据地周边并不产盐,无论是蜀地的井盐,还是来自沿海的海盐,运到这里之后都是价格高涨。

  早在我们上山之前,当地的盐价就是1块银元6、7斤盐,而且最后到老百姓的那里之前,还得再被地主劣绅的商铺剥削一道。后面队伍上山了,需求增加盐价更是猛涨,还好上面很快送了一批盐巴过来,我们才算是站住了脚,还能稍微支援一下当地群众。

  不过援助也不是万能的,送来的油料可以略微缓解我们的粮食消耗,可到底还是杯水车薪。我们现在每月需要消耗40多万斤大米,仅靠我们掌握的这一亩三分地,肯定是不够的。山上的耕地有限,我们也没办法屯田,山下诸县虽然已经建立了基层组织,但由于敌军势必会频频“进剿”“会剿”,如果我们的实际控制区不够稳定的话,也没法通过建立税收制度的办法来解决经济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山上还有纳山铁厂以及隆江的工农兵学院等几个核心地区,我们的防御力量还远远不足,前面提到的一系列措施,是建立在完善的基层政权的基础上的。没有兵力,就守不住我们的政权,没有政权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