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二十六章 装甲力量的准备_时空过客425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往西域腹地去,还有更适合开发、产量更高的独山子油田和玉门油田,如果不去除三马的隐患,整条河西走廊都将失去运营的意义。

  只是西北战场难度颇大,如果没有足够的机动力量,贸然闯进去很可能就会变敌人手里的一盘菜,唯有发展自己的骑兵或装甲部队。

  这两者程刚其实也有过涉及,来自于后世的山丹马培育技术在早年已经开始应用,现在第一批育种成功的马崽已经出生。

  但远水止不了近渴,哪怕如今收购现成的马匹,等骑兵训练出来也需要不少时间,而且初期规模不会太大。

  相对来说,装甲部队虽然成本更高难度更大,但潜力和前景都要略胜于骑兵,唯一的问题就是车辆从哪里来了。

  暂时来看苏联人是指望不上的,这几年莫斯科的注意力还是集中在了苏联国内,能够往夏国投入一些轻武器就已经算是尤为关注了,基本不可能运来重型设备。

  而且就算人家愿意给,土共目前没有相应交通线来接收,最靠谱的路线就是走西域沿河西走廊进来,可这又成了鸡生蛋和蛋生鸡的问题。

  所以至少在最近的三到四年之内,土共还是只能采取自力更生的法子,发挥出更多的内生潜力。

  当然程刚的援助也是极为关键的部分,若是他舍得不计代价的话,甚至能够直接搞个59海出来,但坦克不同于飞机,重量太大,传送的性价比着实不高。

  于是,既然已经打算搞土样结合,程刚便干脆来一招另起炉灶,舍弃现有的所有参考型号,转而委托42位面的工程师设计一款更适合51位面的装甲车辆。

  那边对于程刚提出的这个命题作文当然会有点摸不着头脑,但好在程刚与国家的交流一直都是通过专门的中转机构。

  收到委托的研究所和工作哪怕再奇怪,面对上级的命令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更何况跟着项目而来的补贴以及物资又着实诱人。

  在地面车辆上使用航空发动机,必然会出现大量的问题,但只要只要能够挺过最艰难的这段发育期,之后的土共还可以发展其他方向,一切都只有最适合,没有最好。

  根据工程师们的初步测试,将100马力的星型发动机搬到坦克上之后,即便加上风扇强制制冷,也必须将功率降低到60以下才能勉强保证运转。

  不过这已经足够了,日军在去年正式装备部队的九二式重装甲车,也只是使用一台45马力的风冷6缸汽油机。

  至于还未问世的九四式豆战车,动力同样贫弱得很,起码在早期的远东战场上,红军现有的动力已经是绰绰有余的。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