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五十章_时空过客425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所以很多都得由上级部门进行支援。

  反过来说,上级部门的经费,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地方的筹备,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

  凡是存在必有其合理性,一座大型城市往往是整片区域的交通核心,以及物流集散中心。

  比如北方局的驻地北平,既可以通过平汉、陇海或者平绥、同蒲线与西北联络,又可以通过平奉线连接东北,如果中央要向北方各地传达命令输送人员,基本不可能绕的过北平。

  但程刚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这个体系,在李润石正式当选之前,这些变化还只是潜移默化地进行,而等中央的名号正式由本土派接收之后,便逐渐从制度上宣告了旧模式的落幕。

  现在无论是南方的湘赣闽粤、鄂豫皖还是北方的陕甘川、陕甘宁,甚至包括一部分东北抗日根据地,其主要领导机构基本都设置在根据地内,然后再由中央统一领导。

  尤其是最重要的物资方面,基本都由程刚包圆了,并且这些援助往往还都是无偿的,地方上筹集的经费完全可以节约下来,用在其他次要的领域。

  所以最后留给各城市支部的核心职能,基本就只剩下了转运人员,毕竟程刚的空间传送运点种子、虫卵或者动物精子还行,活人就实在没得办法了,而走航空路线的话又太过危险。

  一边在削弱,另一边自然就会想办法加强,或者说当初伍翔宇之所以会选择另辟蹊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希望避免与王冥等人过早爆发冲突。

  两边的斗争一直从30年末持续到现在,虽然因为去年中央撤出申海的缘故,本土派彻底占据了优势地位,但国际派的影响力仍然大范围存在,特别是在几个关键城市当中。

  这背后自然少不了苏联的影子,虽然他们部署在夏国的棋子,在经历了多次的风波后已经大幅减少,但作为一个工业国,他们有的是资金和办法向夏国投入力量。

  当然了,这部分小动作肯定是相当隐蔽的,甚至都可能并非出自莫斯科官方的统一意见,这里自然也反映出了这时的苏联人,对于夏国土共的复杂态度。

  如今的铁人同志是一位相当实际的领导人,他很清楚苏联需要一个稳定且听话的中国。

  稳定的意思是不能存在反对苏联的势力,至少应该保持中立,而听话则要更近一步,总之就是必须保证苏方远东地区的利益不受损害。

  毕竟就在十多年前,苏维埃政权新生的时候,资本主义世界就曾从四面八方进剿红色俄国,整整三年的对苏干涉战争,给当时的苏联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记忆。

  所以在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之后,为了暂时稳住日本人,苏联甚至直接把本应属于夏国的中东铁路,出售给了所谓的满洲国,足以反映其对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