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五十八章 人才战略_时空过客425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域,至此这位实业家才算是对于这片根据地有了一个足够全面的认识。

  “哦?我看这边的年轻人确实都挺好学的,考虑到他们之前的基础,水平都算不错了,那依你所见,这些学校的教学水平如何呢?培养的学生将来可够用吗?”侯德傍好奇地问道。

  他其实也有心去共党的学校看看,毕竟现在国内人才紧缺,而办厂所需的工人可不是仅仅培训个把月就能搞定的,重工业的工人水平若是低了,是要出大问题的。

  如果在长三角之类的发达地区还好,毕竟之前几十年的底蕴到底积累了不少成果,只要肯出钱,中学生总是能招聘到的,甚至大学生也不是不可能。

  但西北的贫瘠与落后有目共睹,和沿海地区自然没得比,侯德傍想着既然都打算建厂了,那么人才培养确实得早点提上日程。

  共党的人好学归好学,但若是教学质量不到位也是空的,所以他还打算后面抽空去了解一番。

  “何止够用!恐怕即便再办十座厂,可能都塞不下这么多学生。”范旭冬感慨地说道:

  “据我观察,现在共党从小学到中学,以至于专门学校和大学,已经基本把整个框架都搭起来了。

  现在的师资是薄弱了些,但每所学校都是纪律严格、资料充足,甚至还可以通过广播和电影上课。

  德傍,我现在只庆幸我们早早就来了,可又在后悔为何不能再早一些,这共党,是要做大事的啊!”

  范旭冬仍然记得今早看到的那一幕,在一所距离略阳县城约二十余里的山区小学里,大约五六十名学生全部挤在一间教室内,正前方的喇叭播放着这天的课程,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

  整间教室里只有一位军人模样的老师,瞎了一只眼,左腿自膝盖以下都是空的,全靠一根木棍支撑,根据同行的向导介绍,他就是这座学校唯一的教师,兼任校长。

  另外,在学生收听广播授课的同时,那位校长一直端正地坐在讲台上记录着什么,厚厚的一大本笔记,都快写完了。

  后来范旭冬和他交流时才知道对方也是在听课,因为感觉自己文化基础太差,只是在部队里简单扫了盲,担心后面耽误孩子们的学业,所以就抓紧一切机会多学点知识。

  “而且这广播撒,好是好了,就是只听一遍的话,小崽子们不一定能听得懂,我学得快嘛,等喇叭放完了,可以给他们再讲一遍,反正要学到懂了为止。”那位校长最后补充道。

  这次拜访给范旭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另外他从口音中还听出校长并非是陕南本地人,反而更像是湘南人。

  而在接下来的交流中范旭冬才逐渐到,对方的老家原来在平乡县,曾在安源煤矿做过几年工。

  30年跟着工友们投奔红军,历经数次大仗升为排长,然后便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