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4章 科技发展与凉州三院_瀚海唐儿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昭最开始给出了水泥的大致方向,研究的也很顺利,因为水泥根本没什么难的,无非就是煅烧石灰石等玩意,然后注意配比而已。

  不过最后还是放弃了,原因是太贵了,不提研发费用,光是煅烧石灰石,在这个煤炭开采困难的时代,耗费就是天价。

  用木柴当燃烧物的话,恐怕把河西陇右都烧成沙漠也不行。

  实际上就是红砖,最大的成本仍然煅烧。

  所以,最后天工院把大唐时期的糯米汁砂浆配方给复原了出来,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

  有了红砖配糯米汁砂浆的修筑法,不但有利于筑城,更有利于水利设施的建设。

  用红砖来筑城,还是太奢侈了,但修建某些由于地形和土质原因,而无法新修水利设施的地方,比如某些地方的水库、水渠等建设,却再合适不过。

  而这些技术的研发和进步,也进一步带动了对付煤炭的需求,甚至把曹延明的研究方向都给带‘跑偏’了。

  现在曹延明负责的火药研发,已经从军事用途,猛地向民用转变。

  主要就是为了适应煤炭开采的需求,而这又进一步带动了开采行业的极大发展,分金都现在都快从张昭的工兵,变成‘国有采矿集团’了。

  同时张昭也没有强行让曹延明等把火药的研发往火器上弄,因为火器的使用成本,对于目前的凉国来说,也还是太高了。

  而且武器的革新,往往是与战法、阵型、兵员挑选、编制等方面的军事革新绑在一起的。

  凉国目前也没有只依靠河西陇右灵武夏绥之地,就能完成这个变革的能力。

  张昭现在核心的地盘,就是后世的甘肃、宁夏、新疆、青海东部和陕北。

  哪怕在后世共和国,这些地方也难以称得上有多富庶,基本都是比较落后的地区。

  这种地区,是没法产生近代军事革新,是没法进入火器时代的。

  从实际情况来说,目前张昭治下河西陇右灵武夏绥四地中,会骑马射箭的,估计有上百万人,箭术不错的,至少有十几二十万。

  有这么多廉价的精锐弓箭手在,哪有那个铅弹出膛打到哪,完全看运气的火绳枪手存在空间,又贵又不适用。

  而单单是这一连串技术革新带来的改变,已经让全凉州乃至凉国的人,目接不暇了。

  就在凉国国子监中,天工院的学子人数,是治经典的琼明院的五倍还多。

  经过了五年的打磨和指引,张昭终于在一定程度上上,实现了治经典和研天工两种人才的自由转换。

  比如在国子监中,有大量看不进去经典的学子,转而到天工院学习他们眼中的‘偏门’。

  也有天工院的大佬,因为研发上的迷茫,重新回到琼明院中,继续从先贤的经典中寻找心灵上指引,以及进行哲学思辨。

  在他们身上,张昭忽然想起了一句后世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