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章 成了五个丫头的妈_六十年代逛淘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日子

  更况且在一个极度重男轻女的家庭。

  吃得最少,干的最多,终日如同老黄牛一般被驱赶劳作,忙忙碌碌,永不停歇。

  十八岁那年,明小丫正式嫁人。而后八年,连续生下五个女儿。

  虽然明霞生下五个孩子,但跟在她身边长大的孩子只有三个,四女儿和最小的五女儿,刚刚出生,就被她婆婆抢走,听说是送给了村外的人家。

  童养媳的日子极苦,在婆家几乎不被当成人看,说是牲口也不为过。

  在明霞看来,明小丫在她婆家人的眼中,大概真是一只不能传宗接代,任劳任怨的牲口。

  明小丫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抱走,却只能生生将苦水往肚子里咽下去。

  可惜,很显然,明小丫的婆家,并不会因为她吞的苦水多了,就心慈手软。

  在他们看来,没有生出传宗接代男娃儿的明小丫,浑身都是罪孽。

  上个月,到县城帮工的丈夫回到山村,火速与她办理了离婚手续,不到两天,就与镇上的一位带着儿子的寡妇结了婚。

  斤斤计较的婆婆,薄情自私的丈夫,皆是重男轻女之徒,对明小丫所生女儿没有丝毫感情,直接让明小丫带着三个女儿从家里滚出去。

  带着三个年幼孩童,无住所,无衣食,明小丫陷入绝境,一病不起,最终让不知何故来到这个世界的明霞接手了这具身体。

  说实话,给明霞选择机会的话,她宁可回到自己生活的年代,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时光,哪怕比明小丫大了十几岁,也过得随心所欲,而不是成为这个一辈子都泡在黄连水里的苦命年轻女人。

  目前他们所住的屋子,是村子一位已经去世十多年的老猎户的住处。老猎户无儿无女,一生孤寡,这土坯烂木头的屋子,早就年久失修,无人居住。

  明小丫能带着孩子住进来,还是因为铁屋村的老村长是她隔了辈分的老叔,为人还算厚道,见不得明小丫母女四人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尽力主持了公道,硬是说服了她娘家和曾经的婆家,出了人力,稍微整修了破旧的老房子,才算让明小丫母女四人,有了遮风挡雨的地方。

  但在此之后,明小丫就无法从娘家和前婆家那儿,得到一点儿资助了。

  战争刚刚离开这个国度不久,记忆中明文法律规定,某方必须承当的抚养义务,在这里尚无法得到强制执行。

  一间破屋,以及屋子周围贫瘠的,满是野草的山地,明小丫想要养育三个孩子成长,艰难至极。

  在逐渐平静的呼吸中,明霞慢慢整理好了这份突如其来的记忆。

  生活在封闭的深山村庄里,明小丫的记忆其实很单薄,从刚刚学活走路开始,就被使唤着干活,就像一只困在深井里的青蛙,眼界狭窄极了。

  唯一能让明霞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地方,就是每日明小丫抱着木桶到溪边洗衣服,村里的老太大婶小媳妇们从自家男人那儿听来的新鲜事。

  从这些人的谈论中,明霞大致知道一些关键的词。

  比如,这个国家的领导,这个时代的特色经济,如今的交通情况,战争结束的时间

  明霞略微估计,明小丫生活的年代,大约是自己记忆中六十年代的环境。

  村大队,工分制,土地国有,布料凭票限购,轻工副产品价格昂贵,也要靠票购买。

  这些眼熟的政策,让明霞差点以为自己是回到了五十年前的中国。

  但是,陌生的国家领导人,从未听过的城市名字,让明霞默默在心里否定了自己猜测。

  这里不是她所在的世界。

  明霞将明小丫的记忆完全吸收后,房间漏风的木头门,“吱吱呀呀”再次开起来。

  她目光朝着门口望去,以为还是刚才那个小孩。

  在明小丫的记忆中,她应该是她的大女儿,七岁的游大花。

  作者有话要说一棵嫩嫩的小幼苗,请大家多关注,多评论,收藏起来慢慢看,谢谢

  封面不太符合这篇文的基本思想,大家将就着看,等我研究一下怎么更换封面。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