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四章 织毛衣的故事_六十年代逛淘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供销社,这个概念在明霞自己的记忆里,是一个已经成为历史的名词。

  她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踏进一个乡镇级别的供销社中,而且还是什么也买不起的状态。

  如果说,镇子外面的集市,约等于这个时代的农贸市场。那么,供销社的地位,差不多就等于现代超市,或者说综合商场了。

  实际上,明霞在白山镇里找到白山镇供销社的位置时,里面除了坐在柜台后打毛衣的营业员大姐,一个顾客都没有。

  明霞的脚步声也只惊动了这位营业员大姐的眼皮。

  她抬眼朝明霞的方向看了一下,一动也没动,整个人如泥塑菩萨一般,继续歪着脖子,手中的毛衣针摆动。

  明霞也不上去讨嫌。

  她的目光从每一个柜子扫过,分辨摆放的商品。

  乡镇的供销社,比她想象中更小,里面的商品种类数量都很少。

  整个供销社给明霞的感觉,不像是正在营养的商店,而是正进入清仓甩卖的尾声,木头镶嵌玻璃的柜子里,一个搪瓷茶杯,摆放的架势比珠宝店里数万元的项链首饰都要有排场。

  印着杜鹃鸟的毛巾。

  盆子里绘着艳丽牡丹的搪瓷脸盆。

  一双军绿色的解放鞋,与一双黑色的橡胶雨鞋摆放在整个柜台最中心的位置。

  现在的商店里,还没有做到普及明码标价,明霞看着这些商品,心里有些好奇价格,但看了眼那位旁若无人,把自己当成空气,只顾着织毛衣的营业员,暂时没有开口询问。

  白山镇的供销社只有一个还算宽敞的房间,陈列的商品也少,明霞眼神不错,在屋子里转悠几步,抬眼之间,柜台上的商品直接转换成清单列表,出现在她脑海中。

  根据虚拟购物系统的售价,以及商品本身价值,明霞在很短地时间内,对这份清单上的商品进行综合评估,并迅速排列顺序。

  坐在柜台里的董小文手里的毛衣针摆弄不停,看似心思都在毛线团上,但眼角的余光会时不时掠过那个穿着一件处处烂补丁衣服的女人。

  如果不是她脸上手上还算干净,董小文看到她这身衣服,差点就脱口把她当成叫花子赶人了。

  看到这个女人一脸没见识的模样,东张西望把供销社里的东西都盯了个遍,董小文也没打算起身招呼。

  在这片被城市人统称为乡村的地方,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鄙视链。县城的居民,看不起乡下地里扒土的老农,乡镇上住着的人,看更远村子里的人,下意识会抬抬头,而村与村之间,也有可以掰扯的地方,距离镇子近的村庄,说话也会硬气几分,而在位于山里的村子,往往因为贫穷和见识少,被称为山里人。

  在董小文看来,这个摸进供销社的女人,一看就是山里出来的。

  连件土布外衣都烂成这模样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